乡村慈母王艳菊:用爱点亮生活
专稿 (记者 杜庆君 通讯员 尚书祎 李希然)王艳菊是玉田县唐自头镇小燕山口村的一位普通农家女,几年来,她强忍不幸之痛,勇挑家庭重担,尽慈母之爱,把重组家庭后的5个子女全部培养成大学生:女儿淑文南京医科大学公费硕士研究生毕业,儿子海龙河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大儿子冬利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石家庄一家保险公司工作,女儿双洁考入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女儿永艳河北科技学院毕业被正式录用为秦承高速收费员。而今,知足的王艳菊成为村里最幸福的人。
王艳菊曾经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在玉田县城建筑工地上班的丈夫和两个读高中的孩子。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7月,王艳菊的丈夫意外身亡。家里的经济支柱倒下了,两个孩子正在读高中,还要管理5亩多责任田,沉重的家庭负担全落在了她一个人肩上。巨大的精神打击和拮据的经济压力下,王艳菊变得更加坚强,她时刻激励自己:为了两个上学的孩子,自己绝不能倒下!
为了撑起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她早出晚归,勤劳耕作,凡是自己能干的活儿,她从不麻烦别人。有一次,她在玉米地间苗,因天气炎热,体力不支,晕倒在地里,幸亏被村里人发现,把她及时救起。正是她的辛勤劳作和精心管理,地里的粮食年年丰收。她是一位母亲,她还要当一名父亲。像其他男人一样,农忙之余,她天天外出打工。为了多挣钱,她早上6点出发晚上8点回来,每天往返60多里到蓟县装蘑菇棒。每到秋季,她还到200里以外的遵化去打工捡栗子……
生活中的王艳菊非常节俭。几年来,她省吃俭用,没有为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亲友们非常惦念王艳菊的生活,几经撮合,2006年王艳菊与本村的一名小学公办教师重新组建家庭。重组后的家庭有五个孩子,其中四个在校读书,这光靠丈夫每个月的工资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打工,她还协助丈夫养猪赚钱补贴家用。
艰难困苦面前,王艳菊是一个不服输的强者,邻里亲属眼中,她是满含爱意柔情的好邻居、好母亲。王艳菊是一位搬迁移民户,在新的居所,王艳菊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十分融洽,西院老嫂子得了脑血栓,王艳菊经常帮忙洗衣服、干零活儿,谁家有事她都会主动尽己所能帮忙想办法。丈夫的三嫂生病多年瘫痪在床,王艳菊主动承担起照顾的责任,每天做饭喂饭、接屎接尿、洗洗涮涮,一干就是好几年。王艳菊把丈夫的孩子视同亲生儿女,家庭关系和睦。孩子们上学时间紧,她做好可口的饭菜分别送到各个学校……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都陆续考上大学并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幸福荡漾在王艳菊的心怀。
慈母王艳菊心里不仅装着自己的小家,还装着全村的大家。2009年村里创建市级文明生态村,王艳菊和陈秀凤等四名姐妹主动请缨,组成20人的义务环卫队,每天早上五点她带领姐妹们将全村街道清扫一遍;村里要开发大东山,栽树、挖渠、埋管,她事事冲在前头……她热心公益、不顾私利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精神得到了全村百姓的称赞,她参与组建的姐妹环卫队也被评为县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