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偏远小村的幸福未来
专稿 (记者 李艳辉)近日,有两幅图令钱营镇后打弓庄村的村民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满怀憧憬。
一幅是钱营镇后打弓庄村农村规划效果图,向村民展示了“人在画中游”的生活场景;另一幅是钱营镇绿色标准示范园区鸟瞰效果图,昭示着村民们的钱袋子将越来越鼓。这两幅美好的未来蓝图,是该村驻村工作组带给村民们的福音。自今年2月丰南区水务局工作组驻村以来,后打弓庄村的村民们已从身边的变化中,感受到美好的蓝图正在一点点变为现实。
丰南区钱营镇后打弓庄村是位于丰南区最东部的一个偏远小村。作为棚菜种植专业村,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547亩,其中棚菜面积2259亩,占全村耕地的64%。长期以来,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庄内外基础设施十分落后,连个像样的村委会都没有。
区水务局驻村工作组的到来,使这个小村庄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今年2月驻村之初,工作组经广泛调研,很快确定了7项具体的帮扶措施,包括完善村基础设施、对村子进行美化绿化、优化提升棚菜种植产业、调优种植结构等。在调研中工作组还发现,村民们虽从事棚菜种植多年,但灌溉方式落后,种植结构单一。于是,利用水务局的自身优势,工作组首先把实施滴灌工程作为优化提升棚菜种植产业的突破口。“地还是这块地,棚还是这些棚,滴灌工程一定要让大家多受益、稳受益!”组长董希文向村民们许下了这样的诺言。今年7月,诺言便迅速兑现——占地千亩的全村360个日光温室滴灌工程竣工。钱营镇农办负责人算了这样一笔账:棚菜由大水灌溉改为滴灌后,全村年可节水38.5万立方米,节约电费2.09万元;滴灌比常规灌溉每亩年可省工1.1万个工日,每个工按70元计算,则节约人工费77万元。同时,滴灌不仅使白粉病等病害大大减少,作物生长更快,一般可提前15至30天供应市场,从而获得最佳收入。保守估计,全村人均纯收入可增1600余元。
调整产业结构,是驻村工作组的又一大手笔。为此,工作组筹资86万元,在村内建设占地15亩的育苗温室2栋,引进工厂化育苗新技术,实现全村棚菜生产统一供苗。引进6个短茬蔬菜新品种,丰富后打弓庄村蔬菜种植结构;引进设施桃、设施花卉,调优种植结构。
按照帮扶之初制定的帮扶措施,后打弓庄村的生活环境也正变得越来越美:筹资近200万元、占地1200余平方米的村民活动中心建起来了;筹资30万元、占地1500平方米的农业科技文化广场建起来了;筹资35万元,使1200延长米的环村排水沟清淤了……还有更多的变化,正在现实中演绎那幅“农村规划效果图”。
“以前过日子,我们只看眼前。现在,我们总想着未来,是工作组给我们带来了好盼头儿啊!”后打弓庄的村民们充满了感激,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