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中毒多发季来临
专家:切勿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一旦误食先催吐
(记者 倪大辉)沧州、邯郸两地近日连续发生食用自采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并出现死亡病例,引发市民关注。解放军255医院中毒重症科专家提醒,毒蘑菇中毒多发季节,市民切勿采摘、购买和食用不认识或易混淆的野生蘑菇,以免误食中毒,一旦误食,要立即催吐,并及时就医。
毒蘑菇又称毒蕈,属于真菌,我国约有100种毒蘑菇,常见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余种,毒蘑菇多生长在潮湿低洼、湿度大、阴凉的地方。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复杂,经烹调加工或者晒干都不能消除。毒蘑菇中毒后,可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尤其对脏器损害最大,甚至可导致死亡。
解放军255医院中毒重症科主任邵利介绍,每年7至9月份,医院都会接诊几例毒蘑菇中毒患者,有些患者症状还较重。今年入汛以来,我市降水偏多,利于野生蘑菇生长繁殖,农村居民、野外作业人员食用自采蘑菇发生毒蘑菇中毒的危险加大,毒蘑菇中毒多发季已经来临。
毒蘑菇中毒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死亡率极高。要辨别毒蘑菇和可食蘑菇非常困难,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并不可靠。除当地传统上公认无毒的几种蘑菇可食用外,不要轻易品尝新的品种。预防最好的方法就是慎重采食野生蘑菇,小孩和没有采集经验的人不要采集野生蘑菇。有采集经验的人对不认识的或没有吃过的野生蘑菇也不要采集。来源不明的蘑菇,尤其是自己不认识的野蘑菇,千万不要轻易食用。
邵利提醒,如吃蘑菇后,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无力、出汗、视物不清、精神异常,伴或不伴有腹痛、腹泻,应想到可能是误服毒蘑菇中毒。发现毒蘑菇中毒,要立即拨打求救电话,在家中等待救治过程中,如病人清醒,应立即取食用盐约5克,加入清水约500毫升,白糖少许口服,喝后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喉部催吐,千万不要耽误时间,立即送往附近医院洗胃、导泻,继而转专科医院有针对地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