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追凶十一年
—开平公安分局侦破“2002·7·17”杀人积案纪实
专稿 (孙贵忠 方雪静)叛国间谍、服刑罪犯、杀人逃犯,当所有的神秘褪去,他眼下只是一个心力交瘁的老者。
从杀人潜逃到被缉拿归案,中间整整间隔11年。2013年7月19日,他被开平公安分局追捕组从新疆乌鲁木齐押解回唐。
戈壁、荒漠从车窗外掠过,西域风光寂寥而苍凉。列车自乌鲁木齐开出,便头也不回一路向东。
漫长的旅途在一个古稀老人低沉、缓慢的述说中开始,同车旅客很难看出,这是一名被追捕了11年的命案嫌凶,而他身边的是3名便衣公安。对齐某来说,新疆是他另类人生的起点,也是终点;他杀人是在11年前的7月17日,被警方抓获是在今年的7月17日。与其说是机缘巧合,不如说是罪有应得。
盛夏不眠夜
2002年7月17日晚10时10分,开平区栗园镇尤各庄村,一名妇女被杀死在本村一出租院落。
盛夏的夜晚潮湿、闷热,当时很多人还未睡去,出租院里传来的呼救声真切而惊悚。附近一位居民循声赶来,发现院门紧闭。他拍打门环欲探究竟。不一会儿,里面传来一名男子的应声:“等一下,我去拿钥匙开门。”
这位村民听得出,回答他的是这个院子的租住人齐大夫。齐大夫60多岁了,擅长针灸,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退休了,趁身体好再干几年。久而久之,附近的村民有了小毛病都爱到这儿来。
这位村民左等右等也不见有人来开门。他更疑惑了,明明先听到女人的呼叫声,可叫声很快就没了;明明说要来开门,怎么人影儿也不见?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急忙叫来左邻右舍,破门而入,进入屋内却发现了骇人一幕——血泊之中卧着一具女尸。
血案突发,夜幕下的小村顿时睡意全无,不一会儿村外传来阵阵警笛声。开平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经过现场勘查,发现死者身中数刀,系失血性休克死亡。不仅颈部有刀伤,气管又被人从刀口处拽出。可见,凶手不仅残忍,而且老辣。民警还提取了沾着血迹的菜刀一把,应为杀人凶器。现场有村民认出,死者是邻村的中年妇女。此前,她是这里的常客,经常找齐大夫看病。此时,齐大夫早已不见踪影,联系到小院此前发生的一切,民警认定齐某有重大杀人嫌疑。分局当即部署警力在各主要出入口和市区车站盘查、布控。但是,未发现齐某踪影,看来此人已逃往外地。
神秘行医者
2002年7月22日,66岁的齐某因涉嫌故意杀人被开平公安分局上网追逃。
齐某与被害人有何利害关系?因何在其诊所害命?除了这些,更大的谜团是齐某本身。栗园一带的居民尽管时常找他看病,却只知他是单身,在此租房行医,平时深居简出,待人还算和气。
为查明齐某真实身份,专案组根据零散线索先后赶往丰润区和遵化市等地调查。初步查明,齐某1936年1月出生,户籍地为丰润区(当时为丰润县)左家坞镇左家坞村。但是,村里绝大多数村民对此人根本没有什么印象。遍访村中老人,有人依稀记得,齐家早年便搬离此地,去了遵化。顺此线索,民警又到遵化查访。几经辗转,找到了此地唯一与齐某有亲缘关系的表弟。据其表弟讲,齐某曾在监狱服刑多年,出狱是在八十年代末,有一段时间在遵化以行医为生,期间与自己联系并不多,只知道他后来去了开平,此后再无联系。
调查从终点又绕回起点,民警依然无法识得齐某的“庐山真面目”。根据齐某表弟讲的线索,民警走访了唐山市有关部门。透过发黄的档案,齐某一段特殊的人生履历终于展现开来——先后在丰润和遵化读书,后来到新疆一所测绘学校上学。在新疆期间,偷越国境进入前苏联,即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境内。作为一名偷渡者,他在异国以卖水果为生。一次,因和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被警方拘留。在拘留所的日子他饱尝“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凄苦,直到有一天,一名前苏联军官出现在他面前,而这名军官又来自一个曾令世界为之胆寒的组织——克格勃。此后,他在克格勃经受了严格的特工训练,之后从东北进入国境,负责收集中国情报。然而,就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反特电影中的情节一样,他的行迹没有躲过公安机关警惕的眼睛。上世纪70年代,他因间谍罪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有人见过他
民警与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打过交道,但是,遇到昔日克格勃间谍这样的对手还是第一次。十余年来,开平公安分局为了早日给人民群众一份交代,为追捕齐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齐某反侦查能力极强,他几乎没有让警方抓住过一点蛛丝马迹。
时光流逝,转眼到了2013年,“2002·7·17”杀人积案已经压了开平公安分局近11年。4月,全市春季严打整治行动又拉开新一轮攻势,分局党委书记、局长陆伟要求刑侦大队将命案积案的侦破与现行命案置于同等位置,咬住目标,强力攻坚。
必须尽快破案,给开平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带着这份如山的压力,干警们投入到艰苦细致的调查、摸排工作中。副局长刘欣与刑侦大队逐案“会诊”后,将追捕齐某列为重中之重。此时的刑侦大队除面对着莫大的压力外,还在心头凝聚着一层疑虑——11年后的齐某还在不在人世?对此,分局党委态度鲜明,不管是死是活,也要查个水落石出。于是,刑侦大队责成副大队长杨志刚、探长赵金伟、刑警刘治国专攻此案。
在梳理多年来追捕齐某的各种资料后,他们将工作重心放在了遵化市。因为齐某出狱后曾在这里租房生活一年左右,这里的有些人认识他,说不定了解到一些情况。那段时间,3名民警驱车往返于开平和遵化之间,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通过大量走访,终于找到了一个见过齐某的知情人。据此人回忆,那是2008年的一天,他在街上看见一个有些熟悉的背影。跟上去仔细一看,正是多年未见的齐某。他原来和齐某很熟,也知道他进过监狱。于是,就搞了个恶作剧。他突然用手指顶住齐某的后腰,低声说道:“别动,公安局的。”齐某先是一愣,继而满脸惊骇地扭过头来,见是故人,非但没有丝毫亲热,反而猛地转身奔向路边一个公厕,还边跑边说:“我先方便一下。”这位熟人在外边等了老半天,也不见齐某出来。正在纳闷儿之际,正好一辆两轮摩托车从公厕前驶过。只见齐某一下窜出来,敏捷地跨上摩托车后座,一溜烟地跑了。从此,这位熟人再也没有见过他。
这是案发6年后齐某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也是警方获取的一条最有价值的线索。据目击者反映,当时齐某两手空空,正不紧不慢地在街头溜达。民警据此推断:他不应是路过或者短暂停留,而应该是住在遵化。那么,他当时住在哪里呢?与唯一的表弟久未往来,莫非住在旅店或租房?于是,新一轮的排查又开始了。最终,旅馆和出租屋都被查否,这又让民警陷入了新的谜团——一个大活人,怎么也得有个住的地儿吧?
逃亡之末路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第二天一早,杨志刚3人再一次赶往遵化,这次他们直奔当地救助站。经过一夜的分析,他们认为齐某唯一的居住地就是救助站。
在此,他们获悉:几年前,内蒙古宁城县救助站把一个叫“李明”的老人送返到遵化市救助站,这个“李明”与齐某年龄相仿。他来时腿脚有病,后来渐渐康复。但此人早已离开了这里,具体去向并不掌握。
好不容易查到的线索又中断了,近11年的努力似乎又要归零。失望之余,民警们思索着齐某可能的去向。一个77岁且腿部疾病容易复发的老人,能在哪里生存呢?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如果他在世,还得去救助站。
民政救助系统的信息共享帮了民警的大忙,经过遵化市救助站网上查询,发现在新疆乌鲁木齐救助中心仁和养老院有一个“李明”,而且与齐某年龄相当。
开平公安分局随即向当地警方发出协查通报。不久,当地警方将“李明”的照片传送过来。经过遵化市救助站部分在职、退休人员及认识齐某的人辨认,确定这个“李明”就是齐某。
7月15日,由市公安刑警支队命案大队副大队长杜志辉、开平公安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杨志刚、中队长郭炳刚组成的追捕组远赴乌鲁木齐。7月17日,齐某在逃整整11年后,追捕组如神兵天降,出现在他眼前。
随着齐某的落网,“2002·7·17”杀人积案终于水落石出。据其交待,他在开平区栗园镇尤各庄村租房开针灸门诊期间,邻村的被害人经常来此看病,两人日久生情。2002年7月17日晚,被害人向齐某要路费,想去监狱探望服刑的丈夫,齐某拒绝。二人由此发生争吵,继而厮打。齐某盛怒之下,将受害人杀害。正要处理现场时,院外传来敲门声,齐某应付一声后冲进卧室,从枕头内取出平日积攒的5000元钱,从后院越墙溜走,连夜从开平逃到遵化,短暂停留后经承德坝上逃往内蒙古,从此化名“李明”以针灸谋生。
11年里,当年受过的特工训练让他成功躲过了警方的持续追捕。然而,年龄不饶人。腿部疾病让他被迫走进宁城县救助站求助,宁城救助站将其送返遵化。本来他以为在遵化救助站可以苟延残喘、了却余生,不想偶尔的一次外出让他在街头遇到了熟人,不得不惶惶然再次踏上逃亡之旅。因有早年的“生活经验”,这一次他选择了新疆。随着腿脚越来越不灵便,走投无路的他只好进了乌鲁木齐救助中心仁和养老院。
7月19日,齐某被民警搀扶着走下警车,11年后再次踏上开平这片顽强地、坚韧地记录着他人生罪恶的土地。
他身上交织着时代的风云际会和命运的跌宕起伏。抛开这些纵观其人生——早年弃父母投外邦,他不孝;中间背叛祖国,他不忠;后来残害人命,他不仁!
所以,认罪伏法,乃是他人生的注定结局!身心俱灭,才是他今生的真正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