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屋檐下
专稿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每当我来到厨房里,都会下意识地打开北窗户的纱窗,看一看同在一个屋檐下的那几只马蜂还在不在。
今年4月初,几个淘气的男孩在校园紫藤花廊里发现一个小蜂巢,于是把它捅了下来,之后一哄而散。我儿子胆小,他不敢捅蜂巢,却敢捡。等他发现马蜂飞散以后,就把这个蜂巢偷偷捡回家。
孩子瞒着我们,把蜂巢放在南阳台上一个养蟋蟀的笼子里,偷偷用家里的枣花蜜喂巢里白白胖胖的幼虫。幼虫长大后,在洞口吐一层丝,把洞封起来,自己在洞内变成蛹,再过十几天,就变成马蜂,咬破丝钻出来,在小笼子里练习飞翔。孩子也怕被蜇,就用一根软管醮了蜂蜜伸进盒子里喂这三四只小马蜂。
此时孩子妈的火眼金睛已经发现了这个蜂巢,一番大呼小叫之后,责令孩子把它扔出去。孩子慈悲心肠,没舍得扔,而是把蜂巢和马蜂放到北窗外铁窗罩子底端的地砖上,打开了笼子的门,任马蜂自己出去采蜜。当时已是5月上旬,百花盛开,这此马蜂不愁食物,很快就长大了。
一天夜里下大雨,雨水把蜂巢浇湿了,但第二天早上我和孩子发现,洞里一些尚未长大的幼虫并未被淋死。孩子于是找了一个大巧克力盒子,把盖子拿下来盖在笼子上方,这样蜂巢就不怕雨淋了。
马蜂越繁殖越多,小小的蜂巢已经无法满足它们的居住需求,于是分出去一拨,又一拨,在我家屋后檐前又新筑了两个蜂巢,其中以书房南窗外的为大,足有小碗的碗口那么大。数十只马蜂整天忙忙碌碌地采花粉酿蜜,在一个个小洞里钻进退出,成了我最亲近的邻居。我躺在床上,无聊了就看它们工作,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应该向它们学习,于是奋然而起,投入工作中。
一次孩子开纱窗,近距离观察那些在蜂巢上爬来爬去的马蜂,结果两只马蜂好奇心太强,一下子飞进屋里来做客。孩子成了好龙的叶公,小脸吓得煞白,抱头就跑。而那两只马蜂则因为找不到出去的路,在玻璃窗上叮叮当当乱撞。我淡定地走过去,颇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把这两个不速之客请了出去。
虽然马蜂们已经新建了两个家,但蟋蟀笼子中那个小蜂巢上,还有4只马蜂一直在坚守,它们负责照顾喂养最后两三个白白胖胖的幼虫。也就是说,那时我家檐前屋后共有3个马蜂窝,数十只马蜂。
另一次我妻子带孩子去旅行,我一个人在家,夜里下起滂沱大雨,我从睡梦中惊醒,立即想到笼子里那个蜂巢:这么大的雨,会不会浇到它呢?于是找了个更大的盖子,打开北窗,给它们盖上,而自己则被冷雨淋湿了脸部和双臂。这一念恩慈,一点善行,令我心中倍觉安恬,连梦也是香甜的。
几天没有留意,再看时,笼子里蜂巢上已经没有了那几只马蜂的踪影,蜂洞里也不见了白胖的幼虫,想必那几只蜂已经完成了哺育幼虫的任务,带着新出生的幼虫飞走另去筑新巢了吧。
现在,孩子张口则说我家的马蜂窝云云,俨然以马蜂的主人自居。同在一个屋檐下,我不奢望这些马蜂能感谢我们父子对它们的保护之恩,只希望我们能够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共同面对世间的风风雨雨。 (记者 杨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