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冀东陶瓷文化根脉—访唐山陶瓷历史文化展负责人、市民俗学会会长郁立安
专稿 (记者 黄岩)第十六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的亮点之一,是首次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对唐山陶瓷历史进行梳理,并依此举办唐山陶瓷历史文化展。
就本次陶瓷历史文化展的相关问题,记者专访了唐山陶瓷历史文化展承办单位负责人、唐山市民俗学会郁立安会长。
记者:您承办这个展览的初衷是什么?
郁立安:对于唐山的历史来讲,陶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载体。从远古时期唐山先民抟泥为陶开始,陶瓷文化便融入了唐山人的血液。甚至可以说,一部唐山陶瓷发展史,便是一部唐山文明发展史。追寻这一文化血脉,感悟唐山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从而找出支撑我们前行的文化动力,是我们举办这个展览的缘由,这也便形成了本届展会的理念——“弘扬唐山陶瓷历史,寻找冀东文化根脉”。
记者:按照这个理念,请您谈谈对展品遴选的原则。
郁立安:鉴于主客观原因,承载冀东地域文化符号功能的唐山陶瓷,在实物遗存上不是很丰富。特别是涉及明清以前的陶瓷实物,存量稀少,让我们的选择余地很小。但历史不能戏说,唯以实物为证。因此,我们确立了“以实物记录历史,以历史传承文化”的严格标准。到目前,我们已从近2万件民间收藏之中,甄别、遴选出了209件代表唐山陶瓷各历史阶段的实物精品,并以这些陶瓷精品及其他的图片、文字资料为辅助,梳理出唐山陶瓷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
记者:关于展品遴选的标准如何把握?
郁立安:我们遴选展品的原则与标准,并不局限于“唐山生产”这一狭隘概念,而是将唐山地区出土、馆藏、传世和民间使用的各种陶瓷器物,均纳入了遴选范畴。这样的遴选标准,才更符合本届展会的“历史文化”主题。
记者:本次展会在布展上有何特点?
郁立安:依据唐山历史发展的独特性,在展品陈列上,我们对明清以前唐山陶瓷历史,侧重于历史脉络的梳理,展出实物相对较少。明清以后,尤其近代工业在唐山发祥之后,唐山陶瓷成就巨大,展陈器物就比较丰富了。
记者:展会重要的看点在哪里,哪些精品会让观众眼前一亮?
郁立安:让大家充分了解唐山陶瓷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是本届展会的首要看点。其次,做为北方瓷都,唐山陶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作出过足以载入史册的杰出贡献,这是本届展会的另一重要看点。至于精品,像史前文明时期的陶拍、陶器,明清时期的缸瓮盆碗,民国彩绘瓷,精品骨质瓷,铁红金圈结晶釉,工业特种陶瓷以及现代艺术瓷和红色经典瓷等等,足以让观众目不暇接。
记者: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陶瓷产地,唐山陶瓷业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抚今追昔,我们回望往日的荣光,是为了彰显前辈的功绩,总结文化的内涵,激励现在的人们更好发扬传统,不断实现超越和创新。我想,本次陶瓷文化展的意义就在于此吧。预祝展会圆满成功。
郁立安:谢谢!您对展会意义的总结非常好。谢谢各级领导、广大市民和新闻媒体的鼎力助托。我们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热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