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命的托付
——工人医院六十载发展之路
转稿(本报记者郑媛媛 通讯员靳春萍唐振中)建筑面积从2.2万平方米到10万平方米;职工人数从200人到2288人;开放床位从200张到1690张;年门诊量由9万多人到100多万人……
翻开唐山工人医院大事记,变化的数字着实让人感慨。
从1953年至今,整整一个甲子。60年间,接力棒在工人医院一代又一代人手中传递,他们以掷地有声的坚实步伐,在医院发展史上镌刻出一串串辉煌的印迹。
(一)
1950年,共和国诞生的第二年。在党和政府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唐山劳动人民特别是工人阶级缺医少药的问题,唐山总工会动员八大厂矿和全市人民,于4月26日开始筹建唐山工人医院。1953年元旦,由时任国家副主席朱德题名的“唐山工人医院”犹如一面旗帜赫然问世。从此,在凤凰山南麓,一所拥有200张床位、200名职工的综合性医院,面向唐山广大人民群众敞开了大门。
此后,在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前期,工人医院自制X光间接摄影机试验成功、首例唇腭裂修补术成功实施、引进日产四导电子管心电图机,创下了可例行冠心病、心绞痛检查的历史……是工人医院试运行期间向唐山人民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文革”时期,医务人员不忘宗旨,排除干扰,始终坚守岗位,把救死扶伤的历史重担扛在肩上,度过了动荡的10年。
1976年,“人祸”未除,一场更大的天灾降临。在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中,工人医院470名员工震亡151人,医院瞬间化为一片废墟。全体医务人员忍着悲痛,擦干血迹,勇敢地站起来开展自救互救。在各路救援大军帮助下建起了简易医院,并于地震当年年底开诊。
到1983年,历经7年艰苦奋斗,唐山工人医院震后在原址上重新崛起,完成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占地9.5公顷,规模较震前扩大3倍,各项医疗指标基本达到标准,走过了从大地震到改革开放前期的复建阶段。11月15日正式开诊,又一次实现历史的跨越。此后,全院职工励精图治、勇攀高峰,于1991年创建成为全国首批、河北省第一个三级甲等医院,实现了从改革开放中后期到建院40周年的振兴与壮大。继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振兴唐山立功竞赛”一等功……20年间,一份份殊荣相继被工人医院摘得。
(二)
2002年,以尚小明为院长的新领导班子上任后,提出了组建现代化医院集团的奋斗目标。经过3年的酝酿、筹备,2005年1月,经市政府批准,正式组建了“唐山市工人医院集团”。此后,经过10年拼搏奋斗,工人医院集团不断发展壮大。
集团建立之初,如何找寻一条解决百姓看病就医难题的出路? 领导层带着问题通过3年改革探索,在实践中趟出了一条新路——建立覆盖城乡的三级金字塔式医疗网络。目前,工人医院形成了以本院为营盘,10家下属医院(内部组建心血管病医院、脑科医院、烧伤整形医院3家专科医院;兼并原唐山铁路中心医院;外部托管市第八医院、第九医院和市康复医疗中心;与迁安燕山医院、丰南区医院、迁西康力医院实行战略联盟)作为二级医院;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三级医疗机构覆盖城镇的“金字塔型”三级医疗网络,实现了疾病、患者的合理流程和分布。
医院领导层在实践中摸索前行、在成绩面前升华提高,达成如下共识——
文化建设是推动医院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集团专门制定了《唐山工人医院集团文化实施纲要》,并在此基础上,打出医院精神、愿景、使命、价值观、院训、院徽等一个个“非物质文化”品牌,实现了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双丰收”。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首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河北省百佳医院、河北省文明服务三星级单位、河北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等荣誉称号。
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的医院管理制度,是集团实现有序、优质运营的先决条件。在筹建集团期间,首先推出了“模块式管理”。即把医院所有的工作分解为战略规划、集团文化、人才资源、业务质量、绩效考核、信息与数字化、市场营销、服务与患者、财务、后勤等十大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制度约束,用来规范工作流程、质量标准、人员行为。既有上下级对口单位的纵向联系,模块之间又有横向交汇,确保医院或集团有序、优质、高效运营。
发展重点学科,培养专门人才,是集团发展的重要支撑。遵循“院有特色、科有重点、人有专长”的原则,形成2个省临床重点专科,13个省、市级重点学科,汇集教授及副教授81人、博士生及硕士生导师62人、医学博士后及医学博士、医学硕士358人。有了众多人才支撑,多项临床应用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心内科的“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修复的研究”为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ICU的“严重一氧化碳中毒红细胞置换的超早治疗”为国家“十五”攻关合作项目。另外,医院还争取到国家“973”合作项目2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项,卫生部合作课题1项,省卫生厅立项20项,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近几年医院获各级科研成果10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00余篇。
大力实施惠民工程,有力地提升医院集团公众形象。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唐山工人医院组建23人的抗震救灾医疗小分队奔赴灾区;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2009年手足口疾病流行、甲型H1N1流感发生等关键时刻,医院都率先挺身而出以救死扶伤为天职,发挥了“领头羊”作用。此外,集团胜利完成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健康促进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公益性任务。先后开展大型义诊、健康知识讲座,对县乡镇医院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免费培训,深入辖区居民开展“健康唐山、幸福人民”推动工作。同时,社区卫生服务规模不断拓宽,覆盖人群达百万;开通全国首个社区远程专家视频会诊系统,使患者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双向转诊逐步顺畅,年双向转诊1500至1800人次。
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使集团在百姓中的美誉度大大提升,据最近一次社会调查,工人医院群众满意度达到99.4%以上,成为百姓心中无可替代的品牌医院。
(三)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站在“十二五”规划的蓝图前,尚小明又带领全院职工,马不停蹄踏上了医院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2010年12月20日。爆竹声中,新工人医院建设项目在凤凰新城开工奠基,预计2014年正式开诊。2000张床位、28亿元投资、下沉式花园模式;唐山有史以来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标准最高;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无纸化、无胶片化管理;设施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工人医院新院将以数个“唐山之最”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一座堪称与国际接轨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不久将呈现给全市人民。
那时,唐山工人医院将以一新一老两所医院为依托,建成集医疗(包括远程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区域性现代化医疗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摇身变成“一体两翼”的凤凰,翱翔在蓝天白云下,为750万家乡父老托起生命的太阳!
因为,他们时刻在践行院训:病人以生命相托,我们怎敢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