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档案馆馆藏全省第一
(本报记者徐喆)编者按:8月20日是我市第二届“档案馆日”。近期,本报和唐山晚报在《档案见证——新唐山新家园》专栏,刊发介绍了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近年来发展建设的相关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市档案馆馆藏如何?在全省的排位怎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进一步的采访。
多年来,我市各级档案馆立足档案事业科学发展、致力提高档案工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档案馆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截至目前,我市市县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已超过200万卷,档案馆藏总量居河北省第一位。
档案保管条件、安全保障措施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明显改观,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丰南区档案馆率先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唐山市档案馆馆藏已达38万多卷(册);丰润区档案馆藏已超过20万卷,居全省县级档案馆藏总量第一。
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市县两级国家档案馆已完成档案全文扫描7749万幅,数量和质量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唐山市档案馆及迁西县、遵化市、迁安市、路南区、唐海县、丰南区、路北区等国家档案馆基本完成了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工程,开展了档案在线指导服务。各档案馆优先开展了民生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查找利用,档案信息化水平和档案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档案工作资政惠民效果日益显著。市县两级档案馆依托丰富的档案资源和馆藏,积极开展档案服务利用和编研工作,各级国家档案馆先后建立了现行文件、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接待利用者3万多人次,提供利用档案20多万卷。利用档案资源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为维护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化解各类经济纠纷,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了大量准确的凭证和依据,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