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果硕 生态采摘正当时
专稿 (高宏跃)沙石峪又到了玫瑰香葡萄“醉”美的季节了,看吧,那几百亩的葡萄园连成一片,像绿色的海洋浩瀚无边。蜿蜒缠绕的藤蔓像一条条巨龙,将葡萄架上上下下全都占满;葡萄叶像巨大的手掌,密密麻麻地把葡萄架遮得严严实实。晶莹剔透的葡萄,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光芒。此时你一定会挑一粒放进嘴里尝一尝,那酸甜的汁水让人回味无穷呀!
日前,我们来到立柱葡萄采摘园,游客们将一串串葡萄小心翼翼地剪下来,轻轻地放进篮子里,葡萄园里飘来阵阵欢声笑语。据采摘园主人立柱告诉我们:今年的葡萄长势非常喜人,去年收入10万多元,今年预计收入15万元左右。这里的葡萄从来不打催熟药,保持原生态自然成熟,以便让游客吃到原汁原味的玫瑰香葡萄。立柱的妻子满怀深情地对我们说:“我对这片果园的感情比对我儿子的感情还要深,我儿子当兵一年了我都没怎么想,可是我若是一天不见到我的果园我就心里想的慌!”一席话道出了园主人对这片园子的真挚情感,同时也渗透出她们对这片果园付出的艰辛。一分辛劳,一份收获。现如今,果园一年比一年回报的多,园子的主人露出无比欣慰的笑。
沙石峪村曾是一个“土如珍珠水如油,满山遍野大石头”的穷山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老书记张贵顺的带领下,“学愚公、搬穷山,劈山填涧造良田”,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人间奇迹,硬是把一个荒山秃岭的小山村变成“山上松柏戴帽,山中果树缠腰,山下千亩千斤水浇田”的富裕小山村。
近年来,沙石峪村因地制宜,着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精品绿色农业,打响特色农业品牌。按照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要求,积极退耕还林,按照“一亩果园半亩田”的多样化种植规划,重点发展以葡萄为主,樱桃、李子等为辅的高效益果品种植,梯次型采摘格局已具雏形。现如今已有100多户在经营果园,以葡萄为主的种植园面积达到1200多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7900元。据沙石峪书记周国军介绍,沙石峪将利用现有土地集中栽植酒葡萄,统一进行管理,并利用该村的自身产能优势,发展酒堡式葡萄酒酿制。计划在西侧的山上兴建葡萄酒堡庄园一座,采取自采自酿、租窖存贮的形式,吸引游客到沙石峪参观旅游。
周国军对未来充满信心地说:“沙石峪人民有信心依托愚公故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按照‘品牌优势促进企业发展、企业发展引领旅游升级、生态旅游构建和谐发展’的理念,把沙石峪打造成真真正正的全国红绿相映的旅游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