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天气大盘点
(记者丽雪 通讯员艳萍、跃英)随着大气环流的调整,萧瑟秋风今又是,我市为期3个月的气象汛期(6至8月)也宣告结束。盘点今年汛期,我市天气呈现降水量分布不均、气温偏高、高温闷热日数多等显著特点。
平均雨量有点少
今年6至8月,我市全区性大范围降水过程出现较少,多为局地性降水。据市气象部门统计,汛期全市10个县(市)区降水量277~560毫米,雨量分布不均,全市平均降水量为392.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29.1毫米,偏少7.6%,属接近常年。除遵化、滦县偏多以外,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其中丰南、唐海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偏少3成左右。
高温天气有点多
今年汛期,我市多地最高气温气象纪录被追平或打破,其中遵化等5个县(市)区突破历史同期极值。气象资料显示,汛期我市平均气温25.4℃,比常年历史同期偏高0.9℃。另外,高温闷热持续时间长,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上中旬,特别是8月上中旬,全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6℃。
降水预报难度大
今年汛期多为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局地强对流降水,降水强度和落区都难把握,预报难度非常大。针对这一特点,市气象部门密切监视天气雷达、卫星云图、加密自动站等气象资料,分析天气系统移动方向、强度变化、雷达回波和云图演变、降水情况等,及时发布短临预报、预警信号,为相关部门提前部署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人工增雨解旱情
汛期我市全区性大范围降水过程出现较少,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阶段性干旱,特别是8月中旬至下旬,一直没有出现全市大范围的有效降水,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8月27日夜间至28日,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组织了一次大规模跨区域空中—地面联合人工增雨作业,全市普降大到暴雨,各地旱情基本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