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公路人的“正能量”
——记唐山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站站长刘树祥
图为刘树祥(前排左二)在公路施工现场指导工作。张培宏摄专稿(本报记者李响通讯员张培宏张叶)刘树祥,一位朴实的公路建设者。多年来,从市中心城区环线工程到唐丰快速路,从南湖迎宾大道到滨海公路,他以战胜万难的勇气,啃下了一个又一个公路建设“硬骨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公路人的“正能量”。
2010年,市交通局承建了南湖迎宾大道互通立交工程。该工程为南湖生态城打通了与外界快速沟通的重要通道,对提升南湖整体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将起到关键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快速推进南湖生态城建设,我市将这项本应10个月完工的项目,工期压缩为4个月,且一半时间为冬季停工期。当时,由于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该工程成了“烫手的山芋”,谁都不愿接手,而在建设管理处工作的刘树祥却挺身而出,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并立下军令状要将工程干好。
为了让工程建设少走“弯路”,刘树祥对整个项目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论证,打破按部就班的工作思路,采取穿插作业的方法,坚持干一段、完一段,分秒必争,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北方的冬季天气寒冷且干燥,施工中大量使用的混凝土温度和湿度均达不到要求。为解决这个施工难题,刘树祥大胆创新施工方法,采取搭棚加温搅拌的方法进行施工,使工程质量和施工速度得到充分保障。为确保工程按期完工,刘树祥坚持在施工一线指挥,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遇到工程节点或出现施工滞后干脆通宵达旦,困了用凉水洗脸提神,累了就趴在桌上稍事休息,只要撑得住,他绝不松劲。在他的带领下,南湖迎宾大道工程按时完工,并顺利通过随后的项目验收,从工艺规程到施工质量均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成为冬季修路施工的“样板工程”。
在公路施工的大小战役中,刘树祥打了一个个“漂亮仗”,成为交通局公路建设的“顶梁柱”,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也相继落在他的肩上。
2012年,市局将投资34亿元的滨海公路(东段)改建工程施工重任交到了刘树祥手中。当时,地方问题严重阻碍工程进展,建设资金迟迟不能拨付到位,工程全线沿海施工环境恶劣、施工几乎停滞……重重困难摆在了刘树祥的面前。他没有退缩,而是顶住压力,一头扎进了工作中。他与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哪里有施工现场,哪里就有他的足迹,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征地拆迁是工程的瓶颈,为了打开局面,刘树祥一有空就到沿线区、乡(镇)、村,游说村民代表,登门走访个别“钉子户”,“磨破嘴、跑断腿”,逐个攻破,化解矛盾与纠纷。当一些群众以噪音、粉尘污染等各种借口阻挠施工时,他一边与地方政府沟通,一边耐心地向群众讲解国家政策,逐步化解了矛盾,变阻挠为支持,为工程顺利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中,他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每一道工艺工序,每一个施工环节,贯穿到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坚持宁做“恶人”,不做“罪人”,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坚决要求返工,绝不姑息迁就。已数不清,他多少次拒绝施工方的宴请,多少次将送礼人拒之门外,多少次回绝关系方的求情。有人说他假正经,有人说他不懂变通,对此,刘树祥一笑置之。踏实做事,无愧于心,才是他的人生追求。
2013年1月,刘树祥担任了交通局公路管理站站长,由过去的“业主代表”变为500多名职工的带头人。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他不改雷厉风行的作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地改革,并收到明显成效。他担任公路管理站站长仅半年,该站已中标工程项目54项,合同总价2.6亿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成绩。
河北省公路建设先进个人、唐山市优秀共产党员、振兴唐山交通一等功、“唐山交通之星”“优秀人民公仆”……一项项荣誉、一个个奖励,见证了刘树祥的工作轨迹,也折射出他的坚持与执着。
“努力工作,清白做人,踏实做事”,刘树祥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干奉献。这就是一个公路人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