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歌声响彻珠江畔
专稿(本报记者王昊)一个平均年龄近60岁的合唱队,历经13年的执着追求,一举登上了代表全国群众文艺最高水平的“群星奖”舞台,这支队伍就是我市群众艺术馆艺术中心合唱队,他们用真情唱响了《唐山之歌》,他们让——冀东歌声响彻珠江畔。
平生首踏红地毯
近日,在广东省中山市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合唱决赛上,唐山市群众艺术馆艺术中心合唱队一亮相,就成为了聚光灯下闪亮的明星。
“这是我第一次走红地毯,两旁媒体区内的灯光不停地闪烁,还真让我找到了明星的感觉。”赵松是市群艺馆副馆长,他曾参加过很多大型演出活动,但这次作为领队走了一趟红地毯,让他终身难忘,因为在37个代表队中,他们的队员平均年龄是最大的,而且能站在艺术水准最高的舞台上展现唐山合唱的风采,也让这位领队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当聚光灯照射在舞台上,《唐山之歌》的乐声响起后,合唱队的每位成员都融入了真情去歌唱,台下几千名观众听得如痴如醉。“那场面太震撼了,我们的合唱队一登台,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赵松坦言这支合唱队自成立至今,几乎承担了群艺馆内80%的大型演出活动,每位队员都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但与专业团体较量还是有一定差距。
一上舞台就“豁个儿”
合唱需要每位参与者的协同合作,为了参加本届“群星奖”合唱决赛,市群众艺术馆艺术中心合唱队精挑细选了45位队员,大家一有时间就聚到一起,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排练。
“我们排练正值最热的夏季,大家赶到排练场地时已是一身汗,汗还没干又马上排练,一场排练结束后,身上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所以对这些高龄队员来说,可以说是拼了。”张建华是这支合唱队的主要成员之一,她主要负责大家的声乐指导工作,她向记者介绍,为了筹备这次比赛,每位队员都不敢怠慢,接到排练通知后,从未出现过不按时到的情况,正是凭着这股认真劲儿,这支合唱队才能顺利进入到决赛阶段。
“唱功”验证“不白给”
“我们能登上‘群星奖’的舞台,这就已经算是成功了,如果能拿到奖项,那我们所有人就更知足了。”张建华对记者表示,这次参赛大家都比较放松,只是想通过登上水准最高的舞台,进一步锻炼队伍,从而能在基层为更多的业余音乐爱好者服务。
由于这支合唱队的成员大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退休职工,歌唱水平参差不齐,但大家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聚在一起,就是想通过歌唱来充实晚年生活。“我们这支合唱队的大部分成员也在社区内组织合唱团,他们对提升业余合唱团的水准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基层歌咏队伍建设贡献了力量。”张建华是这支合唱队的创始者之一,她想让活跃在基层的更多歌咏爱好者,从歌咏活动中体会到快乐。
在本届“群星奖”合唱决赛上,我市群众艺术馆艺术中心合唱队不仅是首次代表唐山角逐该门类奖项,还是河北省入选的惟一一支合唱队伍。
据了解,群星奖是作为文化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而设立的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奖,每三年举办一届,包括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戏剧和曲艺等艺术门类。本届“群星奖”角逐产生的各门类获奖情况,将于10月份在山东省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