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液态奶刮起涨价风

专稿(赵春卉)就在洋奶粉频出麻烦之际,国内几家大型乳品企业的液态奶价格开始出现上涨,尤其是各品牌的高端液态奶涨价幅度较高。近日,记者在我市牛奶市场走访发现,这股涨价风已经刮到了唐山,市场上液态奶的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而且一些中小超市部分奶品还出现了断货情况。
液态奶价格涨声起
“伊利金典牛奶前些天买还是68元,怎么现在涨到73元啦?”9月8日,正在某大型超市选购牛奶的刘女士发出这样的疑问。“前几天我买的特仑苏纯牛奶还59元一箱,今天来一看涨到62元了。”旁边的李女士也感到颇为费解,“怎么涨得这么快?”李女士诉记者,她每个月都给父母买两三箱特仑苏牛奶,给老人补充点营养。“提高了3元钱,虽然说起来钱不是特别多,但是从五十多元到六十多元,总感觉贵了不少。”
记者在牛奶散卖区发现,每包牛奶的价格也相应跟着涨价了。“前两个月我买这种伊利纯牛奶一袋才花2.2元,现在一袋2.6元,涨得也太多了。”正在超市购物的孙女士告诉记者。
记者走访市区多家超市了解到,目前各家超市都已接到蒙牛、伊利等品牌的上调价格通知,多款国产液态奶价格涨幅普遍在5%—15%,目前已有超市开始涨价了,一些超市的价格还未变化是在消化存货。“上周开始调的价,涉及涨价的种类很多,高低端都有。”
在各品牌液态奶悄然提价的同时,个别品牌的牛奶产品还出现了断货的情况。市民董女士9月2日跑了三个便利店都没买到成箱的纯牛奶,最后无奈去了大型超市才买到。一向货源充足时而打折的纯牛奶为什么突然缺货呢?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厂家目前正酝酿普通的包装奶涨价,先放出“缺货”烟雾弹来一探虚实。
奶企说成本高是涨价原因
国内液态奶为何在此时调涨?对此,乳品企业方面称,涨价是因为“各项成本都上涨。”而有业内人士表示,生鲜乳供应紧张是此轮涨价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南方等地出现酷暑和干旱的极端天气,使得产奶量大大减少。有数据统计,今夏生鲜乳供应总体上比去年同期降低了大约30%。
“液态奶涨价是因为生牛乳今年以来持续上涨,目前收购价已经到了5元/公斤,去年同期是3.4元/公斤,涨幅很高,这主要是今年夏季温度太高,奶牛的产奶量直线下降,而夏季同时又是用奶高峰,冰糕、酸奶等都大量使用,供需不平衡就导致生牛乳价格一涨再涨。”从事多年乳品销售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何先生则告诉记者,此次国产牛奶涨价可能也受新西兰恒天然事件影响。“新西兰恒天然事件后,其相关产品被禁,导致进口奶粉的价格上涨,一些乳饮料原本是使用进口奶粉进行还原,如今也改用生牛乳,因此,也间接推高了生牛乳的价格。10月份以后,随着产奶量恢复,以及进口奶粉恢复正常,生牛乳价格或将回落。”
进口液态奶促销抢市场
在部分国产液态奶涨价之际,不少进口液态奶却在大搞促销。在市内几家大型超市里,记者看到十几种不同品牌、规格的进口液态奶,1升装产品价格大多在10余元到20多元。
9月9日,记者在一大型超市看到,进口液态奶专区位置醒目。在“进口牛奶”货架上,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法国、美国等地的进口牛奶排满了货架,超市还打出了“安全、安心、信赖”的口号招徕顾客。
在记者驻足观察的10分钟里,多位市民来到进口牛奶专区选购。市民高小姐从这堆进口牛奶中挑选了一盒产自澳大利亚的产品,她告诉记者,选购的原因是“它的口感特别浓”。此外,张先生也购买了一款“买一送一”的进口牛奶。销售员告诉记者,进口盒装奶促销降价实际上从上月上旬就已经逐步展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新西兰恒天然奶源出现质量问题的影响。“随着促销品种增多,和国产品牌的价差在缩小,选购的市民也逐渐增多。”
市民无奈中抱怨连连
此次国产液态奶价格上涨,市民感觉很无奈,虽然感觉不舒服,却只能被动接受。
正在选购特仑苏低脂牛奶的王女士无奈地说:“平时都喝这个牛奶,价格还是比较清楚,一下涨了好几元钱,感觉有点不舒服,可是平常喝习惯了,不能因为涨了几块钱就不喝牛奶了吧,所以我还会继续买的。不过,我也会尝试购买一些其他相对便宜的牛奶品牌的牛奶。”
市民韩女士表示,涨价虽然是趋势,但也应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作为消费者,我们只能被动接受,但超过接受预期,消费者或许会另行选择。”
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虽然消费者普遍对涨价表示不满,但市场的国产液态奶销售暂未受到影响。“受到中秋国庆两节效应的影响,一些刚性需求的礼品类商品会借势而涨,牛奶无疑是其中的一种。”一名牛奶促销员告诉记者,“不过国产牛奶突然调价,还是影响了很多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估计两节过后会出现销量下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