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赏月名联
专稿(孙振东)中秋节的月最圆,最亮,最美丽。历代一些文人雅士,有中秋赏月吟对的逸闻趣事,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作,散见于古今各种书籍里。我从中撷取几则,与大家共赏。
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诗中有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北宋的石延年格外喜爱,想以此句为上联,给它对出下联来。可怎么冥思苦想,也难以如愿。后来,到了中秋赏月时,他遥望空中那轮明月,宛如玉盘,清光万里,于是触动了灵感,吟出下联:“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对得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宋代,一年的中秋夜,苏小妹随哥哥苏东波及佛印和尚在湖中泛舟赏月时,想考一考他俩,就出了一句上联:“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让他们二人对出下联来。这的确有一定难度,孰料,佛印向她瞥了一眼,即脱口而出:“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把她融入联中,情景动人,妙趣横生。
金圣叹是明末的著名学者,在一年中秋节的晚上,邀了几位文友一起饮酒赏月。他想到天上月圆时,正是人间农历十五,所以,随口吟出了上联:“天上月圆,人间半月,月月月圆逢月半”,请在座的诸友对出下联来。然而,当时竟无一人对出来。直到年底,还是他自己从明日又是新的一年开头得到启发,才续出了下联:“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巧用叠字,朗朗上口,读过难忘。
明清时期,李渔在中秋游历了扬州桃花庵。庵中方丈好客,到了晚上又陪他一起登经台赏月对联,方丈先出了上联:“天尽山头,到了山头天又远”;李渔才思敏捷,立刻对出下联:“月浮水面,撬开水面月还深”。不仅景色美,联意也富有理趣。
清初,一个中秋的傍晚,郑板桥来到瘦西湖中的小金山岛赏月,兴致很高,当场挥毫泼墨,写下一幅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字写的很有气势,联里充盈着诗情画意。后人把它镌刻在石柱上,很快流传于世……
赏月名联,举不胜举,仅从上述的这几则名联中,就可以看出:一副对联就是一首精粹的小诗,一副对联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一副对联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名联,已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应当将其发扬光大,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