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记者散记: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发布时间:2013/9/16 9:00:18 | 人感兴趣

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湖北五名大学生受资助一年多,未给捐资的女企业家写过一封信,打过一个感谢电话,女企业家感到心寒,于是不再向他们提供资助(据《楚天都市报》)。此事引起人们的讨论:善欲人知,善欲人报,究竟是真善还是伪善?

  《朱子家训》里说:“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我觉得这话太绝对了。我认为:善欲人知,未必不是真善;善不欲人知,也未必不是伪善。

  先分析第一层意思,善欲人知,未必不是真善。作了善事,想让接受援助的人知道,想让除接受善行的当事人之外的人知道,表面看这至少有沽名钓誉之嫌。但细分析,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行善者的动机极为重要。如果行善者行善并想让别人知道的动机是抛砖引玉,弘扬正气,起模范带头的作用,激发更多人的善心善念和善行,而非为了谋求一己私利,则善欲人知就依然是真善。当然,如果善欲人知的动机是激发善行,结果却被公众认为是在作秀,引起世人的反感、厌恶,反而使人们不愿意去行善,则即使善欲人知的动机是好的,行为虽是真善,结果却是恶果。

  如果行善行为只是某些人一种谋求自身名利的手段和工具,他们做善事只是一个幌子,被援助者只是他们获利的道具,他们的真实目的其实是为了自己获取更大的私利,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那么,善欲人知就是伪善,甚至不是善,而是恶。作了善事,大做宣传,拼命炒作,伪善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这个“善”,恰恰是公权力大力推崇、奖励的,那么伪善的可能性就超级大。这种伪善行为,无论其结果如何,无论其是否达到了自己的最终目的,其行为都是实打实的伪善,而非真善。

  再分析第二层意思,善不欲人知,也未必不是伪善。一般来说,做了好事不留名,不想让除了被援助者之外的任何人知道,甚至连被援助者本人也不让其知道(比如匿名汇款或其他暗中帮助的行为),这种行为,表面看应该是百分百的真善吧,简直到了圣境。其实不然。

  还是要先看动机。一些人行善,虽不欲人知,但不是出于悲悯情怀,而是为了求得“福报”,为了自己平安无事,为了自己得善果,本质上仍然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行善其实同样只是他们谋求私利的幌子与工具,所以虽不欲人知,也是伪善。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先作了恶,内心恐惧,于是去行善,虽同样不欲人知,但行善的目的只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为了抵罪,本质上还是为了自己,所以也算不得真善。

  最后,一些人行善不欲人知,绝非为了自身的名利,也不是为了追求“福报”或抵罪,而是纯粹出于悲天悯人的情怀,不求任何回报,甚至连被援助者的一声“谢谢”也不需要,他们的善行,则是百分百的真善。

  其实,在行善的过程中,我们的精神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满足感,即“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满足感,已经领受了回报,若再去索取更大的回报,真的是有点贪婪了。当然,想激发他人善行的“欲人知”除外。

  我的结论是:行善时欲人知,或不欲人知,并非衡量其善行是真善还是伪善的关键。只要行善者动机纯正,行善是为了他人幸福而非为自己谋取名利和“福报”,就都是真善。如果再加上效果很好,至少效果不坏,则是善莫大焉了。而如果“行善”的动机是为了利益的双赢,甚至只是为了谋求自己的名利与“福报”,则不论效果好坏,都是伪善,甚至是十足的伪善。(杨盛东)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2 21:56:58,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