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开滦:在转型发展大路上阔步前行
专稿 一个始建于1878年的煤炭企业,在跨越3个世纪、历经130多年风雨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呢?开滦集团给我们提供了现实的样本:
2012年开滦集团营业收入完成1757亿元,比2011年增长20.7%,是2007年的11.2倍,非煤产业所占经济比重已经突破80%。同2007年相比,企业利润总额和员工收入也分别增长367%和118%。今年7月发布的世界企业500强榜单显示,开滦集团列第415位,较2012年前进了75位。
资源丰则企业兴,资源枯则企业衰。这似乎是传统的资源型企业的宿命。一个100多年的煤炭企业仍在开采本身就已经不易,何以还能有如此的生命力呢?开滦的答案是——转型发展。
转型:从调整发展战略开始
作为中国煤炭工业的摇篮,开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资源型企业。
经过100多年的开采,整个矿区煤炭资源匮乏、开采条件复杂、资源禀赋差、企业办社会负担沉等问题已经日益显现。到2007年,开滦还有煤炭资源14.5亿吨,还可开采20年。20年后的企业怎么办?面对这个重大问题,开滦集团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提出转型。
2008年,集团对企业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从战略层面推动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确立了“开放融入、调整转型、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战略方针,制定了《开滦集团2008—2010年及“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对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产业格局、规划布局、规划措施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细化,从发展战略上将企业全面引入了转型发展的轨道。
以此为先导,立足企业比较优势,学习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和企业成功转型的经验,提出着力对发展方式从六个方面进行调整、转向:一是从以煤为主的一元发展战略转向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多元发展战略。二是从以产量增长为导向的资源驱动型发展转向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的科技创新驱动型发展。三是从着眼企业自身的发展转向融入区域经济城企互动发展。四是从单区域挖潜型发展转向以总部经济为基础的多区域发展。五是从封闭式整合发展转向开放式横向战略合作发展。六是从传统粗放型管理转向以精细化、科学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管理。
转型: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
开滦集团与其他传统的煤炭企业一样,“一煤独大”是对其产业格局和经济结构最简单和最直观的概括。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开滦集团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立足煤、延伸煤、跳出煤,以传统的采煤、洗煤为基础,构建起了现代煤化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多种业态综合发展产业新格局。
把煤炭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基础,实施“内挖外扩”战略,通过“内挖外扩”,累计可控制煤炭资源达到232亿吨。
煤化工产业走大型化、基地化、园区化、低碳化、循环发展的路径,以新能源、新材料为发展方向,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目前煤化工产品已达30多种,到十二五末将达70种以上。初步了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的产业格局,煤化工园区循环经济综合利用水平国内领先。
现代服务业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同时,向金融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产业延伸。现代物流产业目前已形成煤炭专业物流、物资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汽车物流、逆向物流等五大业务板块,物流产业规模已经突破一千亿元。金融服务业以财务公司为基础,拓展服务范围和业务,提升规模效益;健康服务业重点是发挥企业已有的医疗卫生资源优势,为社会提供医疗、养老、康复为一体健康服务。
文化旅游产业以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为核心,构建矿业文化产业集群,打造世界一流的矿业文化园区。
装备制造产业以原有的设备修理、配套企业为基础,向以研发、制造为主转化,开展高端产品研发,形成煤矿、煤化工、冶金、节能环保装备四大板块。
不仅如此,开滦集团已经着手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十二五”末,将形成以能源化工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业,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培育发展的“两主一新”产业格局。
转型:以技术和管理创新为保障
作为传统的煤炭企业,在新的产业领域站稳脚跟并实现快速发展,除了战略的导向作用,着力开展管理和技术创新让开滦集团受益匪浅。
在技术创新方面,几年来,开滦集团坚持基础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不低于营业收入的2%,煤化工和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投入占到了3~5%。先后建立了开滦国家级技术中心、煤化工研发中心、煤炭开采技术研究中心,省市重点专业实验室,组织科技人员立项攻关、研发创新。4年多来投入40多亿元,开展了煤矿深部开采技术试验研究,煤化工合成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研发等,实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08项。申报国家专利31项,有1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年1月,开滦煤化工研发中心在聚甲醛改性、甲醇燃料、环己烯下游产品开发、分子筛合成、煤化工废水处理等技术领域提交的多项发明专利申请被国家专利局受理。
在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开滦集团有针对性地推进管理创新工作,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效益。物流产业对传统的运作模式实施了流程再造,企业内部的物资供应物流实施集中采购、集中储备、集中配送、集中结算的“四集中”新机制;煤炭销售物流实施统一收购、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统一结算、统一回款的“五统一”新流程;搭建了“源头采购集中化、终端销售超市化、中间配送扁平化、过程控制信息化”新平台。在我国煤炭行业率先构建了供应链管理、战略储备体系、市场交易体系“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型物流新模式。
以中润公司为代表的煤化工产业,通过管理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煤焦化、煤化工、节能环保“三大产业链”,以及余热、氮气、弛放气、产品、水、废渣回收“六大循环系统”,实现了能源介质综合平衡利用,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经过几年的转型发展,开滦集团的非煤产业收入已经占到了集团总收入的80%以上。
按照发展战略,到“十二五”末,开滦集团原煤产量达到1亿吨,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探索出一条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的成功之路。开滦,这个已经135岁的老企业,展现给世人的,不是步履蹒跚的老态,而是生机盎然的雄姿,正在沿着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大路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