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君沉醉陶瓷艺术世界的守望者

专稿(记者倪大辉)在淄博刻瓷界的国家级大师中,44岁的王一君是最年轻的,但却是大师头衔最多的一个。他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0年左右时间,他共有40多件作品被国家领导人当做国礼赠送给友好国家领导人,因此他还被誉为“国礼艺术大师”。
记者面前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一君,符合大多数人心目中对于“大师”的定义:飘逸的发束,一袭灰色棉麻质地唐装,举止优雅,谈吐幽默,处处透露着作为艺术家独有的精神气质。
“我是唐山的老朋友了!”从2001年第四届唐山陶博会至今,王一君已经连续13年来唐参加陶博会。“我和唐山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创作过不少具有唐山元素的作品,甚至还被人误解过‘祖籍唐山’。”王一君说,每次来唐参会,都看到新的发展和变化,随着唐山市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懂得欣赏艺术品的人越来越多,整个城市的文化艺术氛围也愈加浓厚。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陶瓷艺术博大精深,不仅仅拘泥于刻瓷工艺层面,而要汲取自然、人文、历史、哲学等多重元素,再综合调理陶瓷的材质配比、形工适度、成型方式、坯釉匹配、釉面色质、烧制气氛和温度曲线等各个工艺环节,形成一种系统性复合语境,使作品意蕴深邃、洪荒精笃、自然生动、道器融通。”聊起挚爱的刻瓷艺术,王一君神采飞扬,侃侃而谈,把记者带进了一片神奇而新鲜的艺术天地。
刻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标记符号以及秦汉时代的剥玉,是我国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清代乾隆年间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瓷器装饰艺术,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因为它的工艺难度较大,这门艺术几乎失传。
相比于手绘,刻瓷装饰工艺则更为繁复,往往需要十倍的功夫。王一君曾在直径28寸绢黄白沿折边瓷盘上创作刻瓷作品《孙子兵法》。整幅作品采用点线结合的手法,注重深浅疏密,历时两个月,用了12万刀,与瓷盘颜色浑然天成,气势恢宏。
不仅痴迷于刻瓷,王一君还对美术、陶艺、文学以及陶瓷工艺各环节都有所探究。王一君认为艺术是哲学性的,是美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王一君说,他是幸运的,发现生活中的美,用刻瓷这种独特的艺术方式呈现给更多的人欣赏。
在妙悟中传神,在传神中优游于深邃境界。这就是王一君,一个沉醉于陶瓷艺术世界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