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就做到最好
——访元亨艺术陶瓷研究所所长崔腾阳
专稿(本报记者李响)元亨艺术陶瓷研究所是华北地区第一家民营艺术陶瓷研究所,也是唐山地区较早做艺术瓷的单位之一。在第十六届陶博会上,元亨展出了四件堪称“世界之最”的艺术瓷作品,吸引了大批参观人员驻足观赏。
元亨艺术陶瓷研究所所长崔腾阳曾担任唐山市陶瓷研究院院长,他出生于陶瓷世家,其父就是有“中国骨瓷之父”之称的原河北省陶瓷公司总经理、中国骨瓷的创导人——崔金祥先生。谈起此次参展陶博会,崔腾阳表示:“为参加本届陶博会,元亨推出了一系列新品,涵盖工笔、写意、汾水、花鸟、人物、釉上、釉下等多个品种。“釉下七彩凤凰盛世特大骨质瓷瓶,外画釉下手绘、内画釉上斗彩骨质瓷碗尊,釉下青花七彩特大骨质瓷将军罐,特大骨质瓷天球瓶,这几件作品的器型之大、工艺难度之高,都堪称世界之最。”
大型精美的骨质瓷将军罐“孔雀迎客图”高1米左右,瓶体外观上的花朵、孔雀色泽艳丽栩栩如生。与之规格相同的釉下青花七彩骨质瓷将军罐也同样精美异常、巧夺天工。“这些超大骨质瓷艺术瓷能够研制成功实属不易。传统釉下青花七彩汾水工艺、青花工艺只是单色或双色调,创新其多彩工艺具有一定的难度。骨质瓷原料质地柔软,非常不易成型,要想研制出器型这么大的骨质瓷更是难上加难。而且,在入窑烧制过程中,窑温和干燥度对作品成功与否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就算只相差几摄氏度,也有可能成为废品。”崔腾阳对骨质瓷制作工艺如数家珍。
在元亨,一种新器型作品的成功问世,往往会经历数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失败,需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我的父亲搞了一辈子陶瓷,我和儿子又先后接过了接力棒。对我们来说,陶瓷不只是产品,而是一种精神!”崔腾阳表示,他们钟爱陶瓷,尤其沉迷于骨质瓷和艺术瓷的创作,只要能出精品,耗费多少心血精力都值。针对超大骨质瓷罐瓶烧制难度大、成型工艺复杂、色泽单一等诸多技术问题,他们大胆攻关,把骨质瓷的传统技艺与现代的时尚理念相结合,制作出的作品造型精美、釉面滋润、色彩靓丽。
艺术瓷在唐山以骨质瓷艺术瓷为主,而这正是唐山的优势。在艺术瓷已然进入机械化生产的今天,元亨仍坚守着纯手工制作的传统,拒绝粗制滥造,力求件件精品。“我们要做就做到最好,要努力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崔腾阳的话语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