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的书记张国春
专稿(本报记者王蓉辉 通讯员张友田)在古冶区赵各庄新工房社区居民口中,传诵着一位“接地气”书记。她叫张国春,在社区任职4年来,时时把“民生”放在工作首位,做群众的贴心人。
在张国春的办公桌上,4本厚厚的工作日记,足有20多万字,记录了她4年来所了解的社区民情,谁家是低保户,谁家有高龄老人,谁家有难办的事,都记得详详细细。居民们都把这些工作日记亲切地叫作张书记的“民生日记”。“群众事情无小事,自己担责重如山。”这是张国春的信念。她的办公室门前挂着一幅字牌:“创先争优,重在干好事、干实事、真干事,干群众欢迎的事。”她常说:“群众的笑脸是我工作称职与否的标准,也是对我的最高奖赏。”
作为一名社区基层干部,张国春始终把群众的事放在心头,及时把党的利民、惠民政策送到居民手中,落到实处。社区里有一位老大娘患白内障多年,生活多有不便,精神痛苦。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对生活困难的白内障患者给予免费治疗的政策,她和家人根本不知道。张国春了解情况后,不仅亲自登门送去这个好消息,又多方联系,铺路搭桥。大娘重见光明后,露出久违的幸福笑脸。
一位居民家里发生鼠患,按规定来到社区领取鼠药,不巧社区的药发光了,他只好悻悻离去。张国春把此事记在本上,第二天,她特意求助兄弟社区,又亲自骑车把鼠药取回,然后通知这位居民到社区来领。没想到自己的这点小事,书记居然放在心上,深受感动的这位居民直冲张国春说谢谢。
社区里每天都会发生家长里短的事,处理起来既琐碎又千头万绪,每一件又都关系到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对这些事,张国春毫不嫌烦。辖区内新建的三幢居民楼,没有物业管理,下雨渗漏,居民找到社区,张国春与有关部门联系,对方回答,需要动用大修基金,必须有众多业主的签字。“这好办!”她立即行动。这三幢新楼住户多为年轻人,白天外出工作,家中无人,张国春便连续三天坚持晚上摸黑骑车从几里地外的家里赶到小区,对新楼居民逐家叩门入户签字。很快,楼房漏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今年酷暑伏天,雨水连绵,但新楼居民安居无忧,其乐融融。
一位在石家庄上大学的女孩,放假回家,拿着学校发放的家庭生活困难学生登记表找到社区盖章。可女孩不慎填错,表格作废,想到表格只发给一张,千里回校再取不现实,女孩急得直想哭。张国春见状,一边劝她别着急,一边打开电脑,亲手依照学校表格制做一张新表。拿着新表,女孩破涕为笑,满意地离开社区。
张国春坚信,春风化雨,只要你时时刻刻把居民的事放在心上,就会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也正是她的这个执着的信念,感动着大家,甚至连一些总抱有抵触情绪的老上访户也对她敬佩有加。
社区里有一位吃低保的老上访户,一次在某机关说啥也不肯走。张国春闻讯赶到,那人见张书记露面,二话不说跟着回来了。这位天不怕、地不怕,上访敢撞墙、敢玩命的汉子,为啥如此敬重张书记?原来,前年社区暖气改造,矿上需运大量水泥等建筑材料,准备临时堆放社区舞场,势必影响这位低保户每日收取播放舞曲的收入。张国春了解情况后,与矿上多方协调,取得了矿上的理解,另择场地放置建材。其实张国春岂止在维护这位低保户的利益,她更想到了为社区广大居民保留一块每天尽情地休闲、健身、跳舞的场地。从那以后,这位低保户就服张书记。这次回来,张国春并没有和他说太多,却在他的心里起了波澜,主动来找张书记谈心,多年解不开的心结,终于向张书记敞开了。
就是这一件件关系着社区居民生活方方面面的难事、琐事,组成了张国春日常的工作路线图。社区里的每一幢居民楼,每一条小路,都留下了她的脚印,扎扎实实,坚定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