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唐山文化使者把“呔文化”推上中央音乐学院讲堂
发布时间:2013/9/26 10:26:10 | 人感兴趣

“呔文化”登上中央音乐学院讲堂

  (记者徐喆)日前,唐山文化使者韩溪把家乡的“呔文化”带到了中央音乐学院讲堂上,“呔文化”登上了大雅之堂。

  韩溪受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主任周青青之邀,针对目前学生对传统文化漠视、淡化的现象,在中央音乐学院为研究生传播“呔文化”,从音乐角度讲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大视野、开阔思路。

  韩溪讲座的主题定为“懂得从哪里来,才知道往哪里去”,这也代表了他对“呔文化”传承、发展研究的观点。他以冀东唢呐为例,谈及对“呔文化”的担忧:“作为河北吹歌的两大分支之一,冀东唢呐不如冀中管子幸运。冀中管子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在全国立了项,而冀东唢呐却面临着曲亡人走的危机。”冀东唢呐是冀东民俗的一部分,但有些人把民俗等同于迷信,认为办丧事吹唢呐是搞迷信,这种错误认识对冀东唢呐的传承发展是极其不利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生存危机迫使很多老艺人改行,年轻人不学了,致使已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唢呐曲大量失传。

  韩溪说,“呔文化”是唐山的骄傲。明朝中叶,皮影在这里生根开花;清朝嘉庆年间,乐亭大鼓在这里孕育成长;民国前夕,评剧在这里横空出世;新中国十年大庆,唐剧在这里呱呱坠地,这都是“呔文化”的奇葩。评剧又是最为艳丽的一朵,它有别于中国的其他300多个地方剧种,它们都诞生在农村,属农业文化,唯独评剧诞生在被誉为“北方近代工业摇篮”的唐山。

  对这次中央音乐学院之行,韩溪感受颇多,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及民族文化身处低谷的现状,他心情十分沉重。他建议在研究中国艺术时需“洋为中用”,而研究西方艺术时不妨“中为洋用”;在战术上要“扬长避短”,在战略上要“扬长补短”;不要以“中西交融”为名,淡化民族个性。他希望在文化发展建设上,敢于担当的唐山人多在“推动”上下功夫,在文化建设上率先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最前列。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2 23:55:08,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