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稻香蟹肥时
专稿(本报记者赵雅静通讯员孟令勇周占领)金秋时节,稻谷飘香。中秋、国庆假期以来,河蟹又进入了旺销的时节。对于食客们来说,丰南的河蟹绝对算得上是美味珍馔;而对于养蟹人来说,河蟹丰收则是他们一年辛勤汗水的回报。
近日的一个傍晚,丰南柳树[瞿][阝]镇老铺村稻蟹混养大户刘记胜哼着小曲,来到自己承包的稻田等待螃蟹上岸。一会儿工夫,随着水塘边泛起片片气泡,一只只个儿大肚肥的河蟹挥舞着螯钳竞相爬上了堤岸。螃蟹一般在天儿晚些时候上岸找吃的,刘记胜挑拣蟹群中个头较大的扔进蟹篓,脸上绽放着笑容。
刘记胜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稻田养蟹大户。今年,他承包了180亩稻田,加上稻田旁4000平方米的环沟,用来稻蟹混养。稻蟹混养成本较大且非常辛苦,包括土地承包费、蟹苗成本、人工工时费、水电等开销在内,到现在刘记胜已经投入近30万元。为了确保河蟹健康生长,他24小时不离稻田,甚至将家搬进稻田旁的铁皮房中,当别人尚在梦乡时,他就早早地起身,打着手电观察螃蟹进食和生长情况。
“以前我并不适应这种作息时间,曾经有几次,手机闹钟响了,昏昏沉沉地爬起来到岸边喂食,不想一脚踩空扑通一声跌进水中,这下子可彻底精神了!”刘记胜说。当时他站起来第一反应不是自己呛了几口发腥的水,而是心疼压死了好几只正在田边觅食的螃蟹。
虽说稻蟹混养劳心费神,可刘记胜却告诉记者,受这份儿累绝对值。用他的话说,稻蟹混养可是“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的立体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稻蟹混养最大的好处就是利用水稻与螃蟹之间的生态关系,让两者互利互惠。螃蟹生长要褪壳,褪一次就长大一圈儿,稻田里的河蟹借助水稻根茎的摩擦刺激,一年能多褪好几次壳,个头比普通池塘养殖的螃蟹要大,加上螃蟹以田间的害虫为食,味道也更鲜美;病虫害少了,水稻自然长得好,还有关键一点就是可以减少水稻农药喷洒和螃蟹饲料喂食,培育出绿色无污染的“稻田蟹”、“蟹田稻”。
辛勤汗水总能换来丰厚回报。随着螃蟹市场行情年年上涨,刘记胜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但他并不满足,他计划明年将养殖规模扩大到300亩。“明年会更好!”憧憬着未来,刘记胜一脸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