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你随了多少份子钱?
(记者建英)对于很多市民来说,国庆长假既是他们的游玩季,也是“乐捐”季。因为每年的国庆长假都是结婚的旺季。为此,不少市民表示,见证亲朋好友的幸福时刻固然是好事,但是从自己钱包中拿出的份子钱越来越多,也着实让人犯难。
国庆长假,你随了多少份子钱?
长假前,李女士收到了5张“乐捐”请柬,多是同事、同学的孩子结婚的约请。长假后,李女士简单算了一下账,参加这5个婚礼花去她3500元,几近1个月的工资。
在国企上班的王女士,长假“乐捐”的数目就更大了,她告诉记者,国庆这几天她差不多送出了两个月的工资。
刚参加工作的90后小伙儿乐乐,也在长假最后一天捐出了200元。他在记者“国庆长假,敢不敢晒晒你的份子钱”的微信后附言:最后一天“中枪”了。
份子钱,你究竟如何看?
份子钱,是联系友谊的纽带。魏女士因为孩子小的缘故,近几年很少参加同事、同学孩子的婚礼,但每次都会委托朋友带上200元。她说,凡约请你参加婚礼的人,大多是多少年的同事、朋友,平时大家忙工作忙家庭,朋友之间联系少之又少,正好可以借这样的机会表达一下自己的祝福和惦记。朋友在礼金簿上看到你的名字时,一定也会小感动一下的。
份子钱,总是要还的。叶先生已退休在家,但长假中他还是连着参加了几个老同事孩子的婚礼。他说,前两年自己孩子结婚的时候,老同事、老朋友们都来捧场了,现在当然要还回去了。
份子钱,甜蜜的负担。盖小姐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没有多少积蓄,再加上平时喜欢文艺范儿,所以,每当同学结婚,她都考虑过送点有新意的礼物,既花钱不多,还有点意义。但得知同样收到请柬的同学都是送钱,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最终,在“落了俗套”的同时,还增加自己“甜蜜的负担”。
份子钱,让人欢喜让人忧
据一位高校老师透露,他所在的圈子份子钱的起步价现在是500元,关系好的同事、朋友甚至冲到了1000元、2000元。她告诉记者,前两年她们的圈子一直坚守着200元“通用标准”。可现在的起步价已经悄悄调到了500元。
另据了解,按照现在唐山的份子钱行情,200元已是不吃饭的价儿,300元勉强,500元才敢大方赴宴,1000元说明关系好,至于1000元以上的,大多会掺杂着一些除祝福之外的诸如感谢、还礼等其他意思在里面了。
在采访中,一些受访者表示,出点钱表达一份祝福,还能见证亲朋的幸福时刻,本是一件喜事、好事,但让人苦恼的是份子钱行情的水涨船高。一位王姓市民苦笑着说:“看来,我挣钱的脚步还是赶不上份子钱涨价的翅膀。”
心理专家:典型的从众心理
对于份子钱这种现象,晚报心理专家团专家表示,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明显的从众心理。一方面,时下的结婚典礼越来越被渲染成了一种大型仪式,而且排场越大越有面子。另一方面,原本表示祝福的红包也越来越被绑架成人们沟通的工具,仿佛红包越大情义越重。
专家指出,在这样一种游戏规则下,其实不管是送礼的还是收礼的,心里或许都会有些不舒服。送礼的人,总要算计送多少合适,有时还要打肿脸充胖子;收礼的人,心里也有一本账,还要想着以后怎么还。总的来说,这样一种缺乏理性的现代消费方式,已经偏离了它原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