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综合型国际化大港迈进—唐山港京唐港区发展纪实
专稿(本报记者 李艳辉 李响)秋风瑟瑟,洪波涌起。
九月的京唐港区,处处呈现繁荣之景。
港口建成泊位33座,运输种类在河北港口中最多;水路通达50多个国家(地区)、120多个港口;2012年完成吞吐量1.7亿吨,同比增长23.6%,超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幅16个百分点,在全国沿海港口排名第13位;今年1至8月,作为港口支柱的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完成352547标箱,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达92.69%。
……
一串串闪光的数字,见证了港口发展的辉煌。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京唐港完成了其他兄弟港口数十年、上百年走过的历程,综合型国际化大港的轮廓已逐步显现。
开辟“蓝色通道”
唐山,近代工业发展拥有百余年历史,煤炭、钢铁、水泥、陶瓷、化工等行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然而,虽然拥有广阔的岸线及良好的港址资源,对经济发展有“天大好处”的海上通道却始终没有开通,区域经济发展一度受限。
着眼于此,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市开始实施“以港兴市”战略,作为战略实施的关键所在,唐山港建设于1989年正式启动。1993年,唐山港作为国家一类口岸,完成了对国际国内的正式通航。同年,唐山和北京签订联合建港协议,唐山港改称京唐港。至此,唐山彻底结束了有海无港的历史,“蓝色通道”成功开辟。
按照规划,京唐港区面积8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6个港池,将逐步形成集装箱码头作业区、液体散货作业区、干散货作业区、杂货码头作业区、通用散杂货码头作业区、综合物流区等六大功能区及远景预留发展区。规划自然岸线长度19公里,岸线总长45公里,可建设各类泊位近150个。
2003年1月,京唐港务局完成了现代企业改制,组建唐山港集团,成为河北首家股份制港口企业,主导京唐港区建设和码头运营。2010年7月,唐山港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河北第1家、全国第14家港口上市企业。上市两年多时间,累计融资40多亿元,为港口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京唐港的开发建设,为唐山的经济发展打通了“蓝色通道”,也使这座百年工业重镇焕发出勃勃生机。
建设“北方大港”
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在直隶湾建设北方大港的宏图壮志。时隔近一个世纪,在当年孙中山先生所规划的港址上,京唐港以惊人之势快速崛起,一代伟人的夙愿终得实现。
自开发建设以来,京唐港港口建设一路高歌猛进。先后建成一、二港池全部及三、四、五港池部分泊位,包括件杂、散杂、多用途、集装箱、矿石专用、煤炭专用、水泥专用、纯碱专用、液化品专用及通用散货等1.5亏吨至20万吨级泊位33座,年设计通过能力10868万吨,集装箱20万TEU;码头等级达到20万吨级,航道等级达到20万吨级;建成各类货物堆场700多万平方米。已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为主十分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除对接直接腹地唐山外,服务范围已覆盖华北、西北广大地区,水路通达50多个国家(地区)、120多个港口,形成了面向世界五大洲的便捷运输网络。
“到目前为止,京唐港区已经开发利用岸线8.145公里,占可开发利用岸线的18%,尚有很大发展空间。当前,在河北沿海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省、市加快推进沿海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京唐港的发展潜力还很大,前景一片光明。预计到2015年,京唐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5亿吨;2020年,吞吐量将突破2亿吨大关。”唐山港集团总经理宣国宝对京唐港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骄人成绩的取得,没有放缓港口的发展步伐,而是坚定了唐港人建设综合型国际化大港的信心与决心。宣国宝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唐山港集团围绕港口功能调整主线,立足“十二五”,着眼“十三五”,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整体思路,推动港口项目工作创新发展。特别是为加快港口深水化、专业化、园区化、集装箱化、生态化战略转型升级,在去年建成达产20万吨级专业矿石码头和20万吨级航道项目基础上, 今年强力推进36-40#煤炭专业泊位和26-27#集装箱泊位两个功能调整重点项目建设。其中,36-40#煤炭专业泊位投产后,将一、二港池煤炭装卸作业调整到煤炭专业泊位,为实现京唐港区码头散杂分治、黑白分家、功能调整、环境提升奠定基础;26-27#集装箱泊位投入运营后将成为河北港口首个大型专业集装箱码头,对京唐港区集装箱运输在河北港口中先行先试、率先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支撑作用,并将带动京唐港区内外贸航线升级发展,提高唐山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市场竞争力。
生产运营“逆势上扬”
良好的港址资源,合理的规划布局,齐全的硬件配套,让京唐港在发展中占得先机。而生产经营管理,则是港口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唐山港集团着力培育新的发展优势,搭建电子业务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综合物流体系,优化货源组织,加强现场管理,打造优质运营服务品牌。特别在集装箱运输上,充分利用省市扶持集装箱运输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推进环渤海支线网络布局;加大集装箱内外贸班轮航线开发力度,上半年新增6条集装箱航线,开通运营内外贸航线达到20条。同时,发挥中转和海铁联运优势,引导周边适箱货源到港集运,扩大“散改集、杂改集”运量,努力提升京唐港集装箱份额,巩固省内排头兵地位。
得益于准确的市场定位以及科学的管理运营,在近年宏观经济形势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大环境中,京唐港整体生产运营“逆势上扬”,“北方大港”的优势凸显。
200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7645万吨,同比增长69%;2009年,在建港运营二十周年之际,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0541万吨,增幅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成为我国最年轻的亿吨大港; 2012年完成吞吐量1.7亿吨,同比增长23.6%,超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幅16个百分点,实现了5年翻一番,在全国沿海港口排名第13位;今年前8个月,全港区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25亿吨,同比增长16.5%,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52547标箱,比去年全年超出689标箱,同比增长92.69%,创历史之最。
“今年上半年,唐山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利润总额6.8亿元,同比增长39%,排在唐山市国有企业第一位;实现利税9.2亿元,同比增长48%。目前,集团总资产达到158.5亿元,净资产89亿元。这些数字,都在快速攀升!”介绍集团经营业绩时,宣国宝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成绩代表过去,辉煌属于未来。如今的京唐港,正在迈着稳健的步伐,朝着综合型国际化大港的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