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国英:柔弱的肩膀撑起家
专稿(本报记者杨净茹通讯员朱大勇)丈夫瘫痪在床,大儿子残疾,二儿子去世……面对一连串的不幸,她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她就是丰润区小张各庄镇南青坨村的岳国英,一个朴实无华的坚强女人。
近日,笔者来到岳国英的家,虽说是地震前的老房子,但院落整洁,窗明几净。岳国英的大儿子陈会祥把我们迎进西屋,陈会祥今年35岁,因为患有佝偻病,身高只有一米五。屋内,岳大姐正在给丈夫陈庆江洗脸,虽然他瘫痪在床10年了,但面色红润、精神饱满。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屋内,岳国英大姐平静地诉说着往事。
不幸接连降临
70年代末,陈庆江和岳国英订亲后参了军。在一次爆破演习中,弹片飞到了他的头上,导致右眼失明,脸上留下了30厘米的伤疤。“他是为国家受的伤,我要照顾他一辈子!”岳国英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地嫁给了陈庆江。
1978年,大儿子陈会祥的降生,给全家带来了欢乐。但高兴没多久,发现孩子胸骨外凸,背部内陷,确诊为佝偻病。因为内脏受到挤压,天气寒冷时,孩子就喘不过气来。1983年,二儿子陈会来的出生,给他们带来了新希望。孩子乖巧懂事,经常说:“只要有我吃的,就有我爸妈和哥哥吃的。”为了减轻家庭负担,20岁的陈会来跟别人合伙跑起货车运输。不幸的是,2003年2月,陈会来遭遇车祸离开了人世。
二儿子的突然离世,让陈庆江夫妇痛苦不已。2003年6月,夫妻俩在地里忙农活时,陈庆江突发脑淤血。经医生全力抢救,陈庆江昏迷一个月后苏醒,但是瘫痪了。
伺候瘫夫十载
陈庆江卧病在床后,岳国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伺候丈夫和残疾儿子,经营10多亩的庄稼,全落在了她柔弱的肩膀上。
经过岳国英的精心护理,出院半年后,陈庆江的左臂和左腿恢复了知觉,吃饭基本能自理。十年来,岳国英每天早晨6点起床,先为丈夫洗漱、接大小便、按摩全身,然后做饭收拾屋子。家里都忙完了,她再到地里干农活。为了防止丈夫生褥疮,每隔3个小时,岳国英就给他翻一次身,按摩不能动的右半身,夜晚也是这样。为了照顾丈夫,十年来,她从未睡过一个囫囵觉。
因为淤血压迫了语言神经,陈庆江只能说几个简单的字,他自创了手语跟妻子交流。“大拇指和食指捏成椭圆就是想吃饺子,手掌竖直成刀切几下就是想吃面条;两个手指一夹就是想抽烟……”岳国英笑着介绍说。
生活上,岳国英对自己要求近乎苛刻。结婚三十年,穿的衣服都是亲戚朋友送的。每天早晨,她给丈夫、儿子各买一份豆腐脑,一块钱一份,可她舍不得给自己买。“一块钱也是钱啊,省一块是一块,老头吃药、儿子治病都需要钱!”岳国英解释说。丈夫、儿子需要补充营养,鱼、肉、蛋、水果,从没给他们断过,但她却舍不得吃一口。她说:“我身体硬朗,不用吃好的。”
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岳国英在家人面前却表现得极为坚强乐观。“日子会越过越好!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照顾他们爷俩一天。我希望老伴有一天能站起来,有条件给儿子做手术,让他健康地生活!”岳国英大姐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