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销售实行“三包”消费者并非高枕无忧
(记者曹瑞云)汽车“三包”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近日,记者走访我市汽车销售市场发现,许多车企自9月份就已提前实施汽车“三包”,汽车销售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10月1日后,消费者担心的汽车销售涨价现象并未出现,很多车型国庆期间反而降价促销。荣川集团经管会主任张勇介绍说,汽车“三包”的确带动了汽车消费的升温,可是许多消费者对汽车“三包”的期望值过高;对于很多汽车经销商来说,汽车“三包”的实施对售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金压力也变大。
消费者对“汽车三包”期望过高
许多消费者认为,花费几万、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购买汽车应该享受到“三包”服务。尤其是新购买的汽车的发动机、变速器等主要部件出现质量问题时,消费者的第一反应就是退车或换车。可是根据汽车“三包”规定,3000公里内或60日内出现转向系统失效、制动系统失效、车身开裂或燃油泄漏可换车或退车;发动机、变速器累计更换2次后,或者发动机、变速器的同一主要零件因其质量问题累计更换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可换车或退车。如此规定,让许多消费者难以接受,这就造成了消费者对汽车“三包”的期望值过高。
经销商售后服务压力很大
汽车“三包”规定,在“三包”有效期内,因产品质量问题修理时间累计超过35天的,或者因同一产品质量问题累计修理超过5次的,可以换车。业内人士认为,以销售为主导的经销商卖出的汽车越多,承担的压力就越大。修理汽车时,如果等配件的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修理时间超过35天,这时经销商就应按照“三包”规定为消费者换车。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经销商必须备足各种配件,资金压力由此变大。尤其是在当前车市不景气的情况之下,资金储备不足很可能拖垮一些规模较小、准备不充分的中小型经销商。
汽车“三包”规定,因产品质量问题每次修理时间超过5天的,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备用车,或者给予合理的交通费用补偿。那么,如果汽车厂家没有为经销商提供足够的备用车,经销商又不得不遵守“三包”规定,其所承受的损失也可想而知。
此外,换车、退车后,购置税、保险、过户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谁来承担?其中的疑问确实很多,也有待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完善细则。
市消协 汽车“三包”并非高枕无忧
市消协相关负责人认为,汽车“三包”政策的出台让保护汽车消费者权益不再是纸上谈兵,可是有了汽车“三包”,消费者并非高枕无忧,因此消费者购车前需要了解厂家、经销商的售后服务承诺,不要轻信口头承诺,要与经销商签订书面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