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役老兵的爱国主义教育情怀
专稿 (刘国祥徐东亚) 在乐亭县,有一位退役的老兵,常年奔走于机关、学校、部队和村庄,义务宣讲战斗英雄的感人事迹,将爱国主义精神传遍这里的每一个角落。他,就是原乐亭县委常委、武装部政委王从保。
王从保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从小就十分敬佩战斗英雄。1965年,他怀着感恩和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走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从一名普通战士成为精武标兵。1971年光荣地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1996年,王从保从县委常委、武装部政委的岗位退休后,搜集英烈事迹,讲述英雄故事,又成了他孜孜不倦的追求。
乐亭是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故乡,这里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推动中国革命伟大进程的各个历史时期,在这片红土地上涌现了无数的志士仁人。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赵先友便是其中之一。当王从保得知著名作家巴金为乐亭籍原志愿军副政治指导员赵先友题词“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的消息后,他便下决心将赵先友的事迹深入挖掘、广泛宣传。他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翻阅了大量资料,反复收看中央和地方报刊、电视台刊播的有关赵先友的英雄事迹,并多次找到其家属和所在部队的领导,详细了解询问先烈生前的鲜活事例。经过反复推敲,十几次易稿,终于创作完成了歌颂赵先友事迹的长达20分钟的乐亭大鼓作品《一道电光裂长空》。在河北省军休系统文艺汇演中,王从保创作的这部作品被精简改编为6分钟的乐亭大鼓书段《王成精神代代传》,荣获三等奖。此后乐亭县电视台将这一书段精心录制,直到现在还定期播放。为了将老兵们的英勇事迹永久保留,王从保发动老干部撰写回忆录,由他亲自担任主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2004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一部涵盖50多位老兵英雄事迹的《老兵回忆录》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出版发行。
2000年,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50周年前夕,他与干休所其他几位老同志组成老兵报告团,撰写纪念文章和演讲稿,深入到部队、学校开展纪念活动,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当年7月1日,原中顾委委员、冀东老领导李运昌同志来乐亭时,对他们的这一作法给予高度评价,他还为军休所亲笔书写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再做贡献”的题词。受此鼓舞,王从保与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朝鲜战场的赵文科、王书文、马勋3位老同志组成了“老兵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团”,报告团以讲述自己的亲身战斗经历为主要内容,深入到全县各地做巡回报告,一直持续至今。
2012年9月,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乐亭县成立了党史宣讲团,王从保又成为党史宣讲团的其中一员。虽然年近七旬,但凡是和王从保接触的人都说老人心态年轻,有创新精神。这样的性格特质也体现在他的报告和宣讲上。他经常说,做报告,搞宣讲要摆脱“说教式”“灌输式”的模式,努力在通俗化、大众化、情感化上下功夫,要让受众听得懂、愿意听。他以乐亭大鼓形式创作的县殡仪馆21名干部职工集体收养孤女史蕾的《情系孤女》;殡仪馆馆长高全新身患绝症,生命不熄,奋斗不止事迹改编的《公仆颂》;王成式的战斗英雄赵先友事迹创作的《王成精神代代传》等作品,均在社会上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共鸣。也因如此,无论是国防教育、英雄事迹演讲、道德模范报告还是党史宣讲,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退休后,王从保一直在距县城50多里的农村老家生活。为了不影响集体行动的时间,他自己从骑自行车到骑电动车,奔走于机关、学校、部队、农村、社区,有时因为自己亲自联系报告事宜,还要比别人多跑几倍的路。10余年来,他在乐亭城乡做报告、宣讲、演讲超过200余场次,行程达到万余公里。对此,王从保却无怨无悔,他说:“原来当县领导时,认识我的群众不多,但现在经常有人问我你是不是那个唱革命英雄的老兵啊?每到这时,一切的劳累都会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