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忠:孩子们成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专稿(本报记者今朝通讯员梁悦)“朗风和日,清文盛德”,在唐山瑞普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唐山慈善总会创始人高俊忠的办公室里,这幅字格外醒目。15年来,高俊忠共资助贫困学生400余名、千余人次,累计资助金额100多万元。目前,从这个群体中已走出1名博士生、9名硕士生、近80名本科生,尚有近百名大、中、小学生接受资助在校读书。“盛德”二字正是15年来高俊忠无私捐助、博大胸怀的鲜明写照。
就在几天前,高俊忠收到他曾帮助过的学生孟凡双的一条短信。孟凡双欣喜地告诉他,自己在北京工作顺利,已经买了房和车,生活幸福。高俊忠很是欣慰,这也是他将资助贫困孩子这项工作做得如此长久的原因,他说:“孩子是家庭和国家的希望,知识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2001年,高俊忠听说乐亭一中高考生孟凡双考取634分却没钱上大学的消息,心里为之一震。他赶到学校与孟凡双见面,鼓励孩子不要灰心,不要有压力,并提出承担她的学费。孟凡双回忆说,高叔叔给她买了行李箱、火车票,开车把她们母女送到了火车站。她这才得以步入北京交通大学的校门。可以说,孟凡双从此坐上了开往幸福光明的列车,因为大学里每个月几百块钱的资助高叔叔从未间断。获得资助的孟凡双倍加努力地学习,没有辜负高叔叔的期望,获得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一次国家奖学金,还在大三时被学校推荐硕博连读,懂事的她便请求高叔叔把钱留给其他学生,帮助更多人。尽管不需要资金扶助了,孟凡双却没有忘记这段恩情,她一直跟高叔叔保持联系,“高叔叔就像我爸爸一样,甚至比我爸爸还要好,我毕业时也给我很多就业指导。”如今,孟凡双在北京诺基亚公司工作,还参与了高俊忠组建的助学小组,资助两个贫困生。
此后,河北理工大学的十几名贫困生又走进高俊忠的视线,他出资帮助这些家虽贫困却成绩优异、昂扬向上的孩子完成学业。来自甘肃的王振,父亲早逝,生活异常艰难,在高俊忠的帮助下,王振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11年的相处,王振已经把高叔叔当成了父亲,“父子”俩时常促膝交谈。
高俊忠对贫困学子的一片赤诚感动着周围的人,也感染着受助孩子们。自2010年始,社会爱心人士刘润超、张颢泷、刘晨阳以及高俊忠救助过的贫困学生孟凡双、王振、安力等人同高俊忠一起成立了“高俊忠助学小组”。三年多来,助学小组已先后捐赠善款164400元,救助贫困学生284人次。
虽享有“河北省助学模范”“五星志愿者”等多项殊荣,高俊忠却从不张扬,连儿子都不知道他多年的善举,还是上网偶然得知父亲的感人事迹。
闲暇里,高俊忠喜欢看看这些亲如骨肉的孩子们的照片或是来信,他盼望他们个个长大成才,人人幸福安康,就像期望于自己的孩子。
15年来,他共资助贫困学生400余名、千余人次;目前,从这个群体中已走出1名博士生、9名硕士生、近80名本科生;在他的感召下,毕业就业的被资助者又纷纷伸出援手,传递着他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