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籍女孩达芙妮爱上唐山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专稿(记者刘庄子)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近些年,来唐山的“老外”越来越多,来自英国的达芙妮就是其中一员。虽然来唐仅2周,但这个年轻女孩就已深深爱上了这个城市,她目前是唐山英孚教育的一名外教,“我去过中国的许多城市,但唯独偏爱充满魅力的唐山,我觉得唐山人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让我很感动。”
“以前不知道唐山”
黝黑的肌肤、干练的短发、恰当的配饰,记者面前的达芙妮透着一种知性美。达芙妮坦言,在英国,她和家人、朋友都没有听说过唐山,但之所以会选择到这里工作,是因为自己对中国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情结。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中国,为了体验不同的中国文化,我决定留在离京、津地区很近的城市——唐山。对中国来说,唐山很小,但对我来说,唐山是个很大的城市。”达芙妮解释,她所说的“大唐山”并非指城市面积,而是城市精神。一个中国朋友告诉过她,唐山在30多年前经历过一场大地震,死伤无数,令达芙妮感慨不已。“我妈妈听说后很反对我来唐山,她觉得这里很不安全。”达芙妮说,她最终还是依着自己的感觉来到了唐山。“我今天看到的唐山很繁华,人民安居乐业,这让我很难想象到地震时的惨烈。我对唐山人民的顽强精神感到深深的敬佩。”达芙妮告诉记者,她每天都要跟父母通电话,并将自己拍到的城市照片发给家乡的亲人和朋友,让他们和自己一样爱上唐山。
“吃在唐山,我长胖了”
“唐山美食”也是达芙妮口中的高频词,饹馇、饺子、酥糖……说起这些食品,她如数家珍。“这里的小吃很棒!”达芙妮笑着说,自己是个素食主义者,但来到唐山后,她比以前胖了不少。由于达芙妮的中文水平有限,每次去餐馆点餐,她都要比比划划费好大劲儿。“中国的很多道菜都是有故事的,无法按字面翻译成英文,比如‘宫保鸡丁’,所以我只能背下这个固定的中文词语。”
达芙妮告诉记者,吃在唐山,她还有一个困惑,那就是使用筷子。“一只手拿着两根细棍儿夹东西吃绝对是技术活儿,筷子老是乱动,需要费尽心思去控制筷子的方向。”看着邻座客人手上运转自如的筷子,她“甘拜下风”。达芙妮说,好在使用刀叉的餐馆也很多,所以吃饭还是很方便的。
“对付”低龄学生有“妙招”
在唐山英孚教育,达芙妮的学生是3至15岁的孩子。谈起教学经验,她表示关键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并做到因材施教。“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淘气,这是孩子的天性。强制他们好好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是非常不可取的,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达芙妮说,如果学生在课上不认真听讲,她就会停下,发挥自己唱歌和跳舞的特长来活跃课堂气氛;如果学生上课时总是乱动,她就会设置一些课堂小游戏来消耗他们的体力;有些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低,她就会用更生动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接受。
“我的学生都非常可爱,其实教他们学英语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达芙妮说,她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课堂上,“让更多的中国人学会说英语才最能体现我在中国的价值。”采访临近结束,达芙妮告诉记者,她还有一个“中国梦”,就是趁休假的时间,走一次丝绸之路,“中国的历史文化很让我着迷,我很想通过旅游来感受这个东方大国的内涵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