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PM10、“黄标车”……您了解它们的含义吗?
市环保局专家详解环保名词
(记者李响通讯员赵丽辉)近日,我市相继出台《唐山市2013—2017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和《唐山市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响应预案(暂行)》,其中,如PM2.5、PM10、“黄标车”等一些名词对大多数人来说虽然耳熟能详,却难以理解真正含义,为此,记者采访了市环保局污控处和机动车污染防治办公室的负责人。
据介绍,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或可入肺颗粒物;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指直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除自然来源外,该两种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尤其是PM2.5的来源更广泛、成因更复杂,主要是人为排放:例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天然气)和生物质(秸秆、木柴)等燃烧、道路和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餐饮油烟、烧烤、喷涂喷漆装修、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污染源直接排放的颗粒物,还包括一次排放出的气态颗粒物发生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二次颗粒物。就对人体危害来说,可吸入颗粒物可以到达支气管和肺泡,而细颗粒物由于体积更小,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可能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对人体造成损害。
这位负责人介绍,二氧化硫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化合物,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其被人体吸入后支气管和肺部将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同时,二氧化硫还可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性作用,破坏酶的活力,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害;氮氧化物是指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常见的氮氧化物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二氮、五氧化二氮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城市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大多来自于天然气、煤炭和石油等燃料燃烧,人体吸入氮氧化物后可致使肺部受到刺激,使人较难抵抗感冒之类的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有问题的人士如哮喘病患者,会较易受二氧化氮影响;一氧化碳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其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产生碳氧血红蛋白,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是燃烧过程中生成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是内燃机排气,其次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这位负责人说,“黄标车”是高污染排放车辆的别称,是未达到国Ⅰ排放标准的汽油车,或未达到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因其贴的是黄色环保标志,因此称为黄标车。国家对机动车排放标准采取的是阶段性控制标准,是指机动车在制造出厂时应达到的排放标准,已颁布的有国I、国II、国III、国Ⅳ、国V标准,全国于2011年7月1日、2013年7月1日分步执行了国Ⅳ标准。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既国四排放标准,是指通过更好的催化转化器的活性层、二次空气喷射以及带有冷却装置的排气再循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控制和减少汽车排放污染物到规定数值以下的标准。国家第五阶段排放标准将更严于国四。
就多数市民还比较陌生的“AQI”,这位负责人解释道,AQI是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的缩写,是报告每日空气质量的参数。它是2012年3月国家发布的新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污染物监测为6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数据每小时更新一次。AQI将这6项污染物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呈现,描述了空气清洁或者污染的程度,以及对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