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让费“卡”住健身卡转让
专稿(赵春卉)本想低价转让健身卡,却被健身中心告知,需要几百元转让费。这样一来,众多买卡者都被“吓”跑了。很多持卡者为此感到很纳闷,转卡和健身场所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交钱呢?
转让健身卡被收“转让费”
今年8月,市民刘小姐在市内某健身中心办了一张两年期的健身卡,当时的费用为1600元。不过12月份,刘小姐因工作关系要调到石家庄去,所以她想把卡转让给别人。刘小姐愿意以800元转让。上个月月底刘小姐在网上挂出这张卡转让的消息至今,至少已有10多人表示购买意向。但是这张卡至今仍在刘小姐手中,原因很简单,因为购买这张卡的人,还必须支付400元的“转让费”。
刘小姐告诉记者,因为这张健身卡是记名卡,这400元是给健身中心的不是给刘小姐的。“这张卡写明了只限于持卡者本人使用,如果转让的话,卡上的名字必须更名,而卡内资料更改自然得由健身中心来做。就因为这笔费用,很多人都不愿意买了,这卡都挂出这么多天了现在还在手上。刘小姐说,购买这张卡时并没有仔细看合同中的条款。只记得帮她办卡的会籍顾问说过有“转让费”这么回事,但费用多少并没有说,而她当时也没多想。“唉,真是后悔死了,一时大意损失这么多钱。”
记者了解到,很多消费者都有过和刘小姐类似的遭遇,当时一时冲动办了健身卡,为了得到更多的优惠有的消费者甚至办了两年甚至三年的健身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都只是去过几次,想转让又遭遇高额“转让费”,无奈之下只能低价转让或是搁置在家里。
“转让费”实际上是“入会费”
记者随后以买卡人的身份与健身中心取得联系。该店的会籍顾问说,这项收费在会员申请会员卡时就已经告知了,在会员卡使用须知上也有说明,如此收费完全是根据这些规定收取的。他还告诉记者,这笔“转让费”实际上是购买者成为这家健身中心会员的费用。会员在转让健身卡时,实际上转让的只是店内消费的权利,而不是会员资格。因此,买卡人要到店里消费,首先就必须是会员。所以,这笔转让费实际上是“入会费” 。“转让健身卡,除了将姓名等信息进行更换外,还要对新持卡人进行体能测试,检测其脂肪含量等,以便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健身计划。在办卡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告诉了顾客,不存在欺骗消费者一说。”
随后,记者致电市内数家颇有名气的健身美容会所,发现众多健身、美容类消费卡都有规定:需本人持卡才能使用;卡一般不得转让他人使用,如果消费者要求转让卡时,需交纳手续费。部分健身房甚至规定卡不能转让。一家规模较大的健身俱乐部工作人员说,只要转卡,不论剩下年限如何,均需交这么多费用。那么健身中心的转让费是怎么收取的呢?为此,记者致电市内多家健身中心得知,健身卡的转让费一般在15%至25%,有的甚至是一口价500元。记者问及转卡费用为何如此高时,对方表示,属公司规定,工作人员只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提醒:办卡前要看清相关协议
记者从刘小姐出示的健身卡背面看到,上面写明“本卡不得转让他人使用”“此卡一经售出,不退卡、不转卡、不停卡、不延期”。而刘小姐在办理卡之前也未签订相关退、停、转卡协议。法律界人士说,目前国内对健身行业的收费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如果合同中标明了转卡时要收取一定费用,这项收费就要按照合同规定执行,但如果合同中没有注明相关条款,则收取这项收费就是违反合同的行为。“因消费卡上一般都注明“本卡不能转让”等内容,消费者如果在办卡之前没有签订相关退、让、停卡协议,拿到卡时,便已经默认了商家转卡需缴费一说。”
律师提醒广大消费者,办理健身卡等各种消费卡之前,需要看清楚相关协议,询问如出现生病、出差等情况,健身卡是否可延期或是转让、退卡,并签订相关退、让、停卡缴费协定。在办理会员卡之前,尽可能先购买月卡进行实际体验,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年卡。在签订类似健身中心协议的格式合同时,也应该提高警惕,仔细阅读条款内容,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如果发现条款里面有显失公平的内容,要及时提出。
如今,随着健身锻炼成为人们新型健康的生活方式,健身经济也不断与之向前推进。在关注民众健康、关注健身事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将关注度投入到与此相配套的行业规范制订、消费权益保护等方面,让市民享受到真正的全民健身、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