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青:赤脚跑完马拉松
专稿() 在前不久举办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我市46岁的李晓青女士赤脚跑完42.195公里的全程,用了5个多小时,双脚没有任何异常感觉,还接受了央视主持人的现场采访。
李晓青是从2002年开始练习跑步的。那时,她的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上楼梯都迈不开步。她奔波于医院做各种检查,各种药品吃了很多,病痛虽有所减轻但依然精神不振。静心思考后,她决定到公园进行锻炼。
第一次走进四面环山、绿树环绕的大城山公园,她就被满目绿色、曲径通幽的林间小路所吸引。她的家离这里仅百步之遥。当时,那里有很多或走或跑的人在锻炼,健康和朝气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她随着晨练的人们开始了徒步锻炼,后来又加入到跑步者的行列。
自从开始跑步以来,她的身体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膝盖不痛了,上楼轻快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跑步也使她的心态更加平和,她真正体会到了运动的快乐与舒适。
从2010年开始,尝到了甜头的李晓青进行了更加系统的训练,几乎风雨无阻。2011年,她参加了人生第一次马拉松比赛。由开赛的兴奋到奔跑到最后的举步维艰,她体会到了马拉松的全部乐趣。
麦克杜格尔《天生就会跑》一书中说,跑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最自然的跑步方式,就是赤脚跑步。李晓青被这一观点深深吸引。今年5月份,李晓青与一些有相同爱好的人开始练习赤脚跑步——现代的功能跑鞋把脚完全掌控在鞋子里面,使脚丧失了原始功能。
5个月的训练,让李晓青感受到了赤脚奔跑、与大地亲密接触的独特感觉,不仅身心康健,而且妙趣无穷,带给她身体和精神上的愉悦远大于穿鞋跑。穿鞋跑,由于鞋阻扰跑者感受地面的物品,脚落地重,令关节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而赤脚跑,脚直接感知地面传递给跑者的信息,跑者会小步快频地奔跑,脚的着地方式是后脚跟着地后快速滚动到前脚掌,膝盖稍稍弯曲,不会把整个身体的重量压到关节上,保护了膝盖;且赤脚跑会调动全身许多不用的肌肉一起协调运动,改变跑姿,让腿部肌肉更健美。现在,许多高水平运动员都把赤脚跑当做比赛、训练和恢复的必要手段。
困扰李晓青多年的偏头痛因赤脚跑减轻了,双手的末梢神经炎不见了,这也是她不曾想到的。
她深有体会地说,赤脚跑可以让双脚亲吻大地——感恩万物慈爱的母亲,享受大地的温凉、草地的鲜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