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黄花香
——记市物价局驻滦南县西胡家坡村工作队员石兆权先进事迹
专稿(孙拉元 刘丽艳)滦南县程庄镇西胡家坡村,迎来了几十年没有的变化:条条笔直的水泥大道,宽阔敞亮,道路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绽放,地面有方方正正的绿色条块陪衬两旁,夜晚的文化一条街和文化活动广场灯光闪烁、歌舞悠扬,一幅幅壁画是评剧发祥地的生旦净末丑。村北几百口人吃水难的问题解决了,180多亩浇不上水的稻田灌溉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远景蓝图绘好了,就连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变好了。每当村民谈起村里的变化时,都会异口同声地赞扬一个为村庄建设付出心血的工作队员,他就是唐山市物价局主任科员石兆权。
干工作就要争朝夕
自从驻村后,身患多年糖尿病,每天注射两次胰岛素的石兆权都是每周一早晨或周日下午到村,周五下午或周六回家,遇到工作紧张就两三个星期不回家。每次回家家人催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换衣服,说他浑身冒着怪味,把家里的空气都污染了。可老石知道,一周的劳动汗水,咋会没味呢?
3月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四清四化”活动,为提升农村面貌,他和工作组成员跟村干部一起发动群众,开始清理柴草垛、粪堆、垃圾,整理街道院落,绿化美化村庄。共清运垃圾400多立方米,栽种各类绿化树木5700棵,沿路还修建了花池,栽植了各类花草,并重新整修了村中所有的垃圾池,粉刷墙壁2800延长米,在主街道绘制了具有特色的文化墙130多延长米。5月,西胡家坡村首次被唐山市评为卫生先进村。在这项活动中,石兆权和村干部先后8次出义务工100多个。
5、6月份是硬化道路的大好季节,为了赶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道路硬化任务,石兆权及时建议村两委不要等靠资金到位再干,而要积极想办法尽早开工。在他的建议下,工作组和村两委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筹措资金办法和施工方案,为了节省资金,并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采用自购料、外包工的方法如期动工修路。他一心扑在修路的质量把关上。
7月,军分区领导为村里解决的500吨水泥可以运送了。有了建筑材料,他不但天天盯在施工现场,而且在一些细小环节上也考虑得十分周到,并及时提出建议拾遗补缺,九条街道和一个广场10000多平方米的硬化任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高质量地完成了。村干部对他说:“老石啊,对村庄的建设你比我们操得心要多,想得事要细,出得力要大,我们应该好好向你学习。”石兆权开玩笑地说:“我不也是这个庄的人吗,还是村班子的编外成员,操心费力是应该的。”
6月,他76岁的二姐住院,因家里人手少忙不过来,打电话让他回来陪几天床,他也很想陪陪常年多病的二姐,可修路任务到了快要结束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要是离开了,发生质量问题怎么办?他实在是放心不下。在左右为难之际他想到了在丰南区当“村官”且每天回家的女儿,于是他给二姐打电话说明情况,又交代女儿让她每天晚上去医院陪床,直到8000平方米道路施工结束他才带着愧疚的心情去看望了缠绵病榻的二姐。而一个月后,二姐便离开了人世。
石兆权说,这是他一年中心里最不好受的一件事。
西胡家坡村有一块180亩稻田因无电力设施,只得借用东胡家坡村的电力进行灌溉,农忙时往往因灌溉不及时影响生产。这180亩稻田“浇地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石兆权和工作组得知村民的用电难题后,及时向市包村领导作了反映,经过一番协调,由军分区出资为该村安装了一台63千伏的变压器,解决了该村“浇地难”问题。
同呼吸才能心相印
村民胡起彬身体残疾不能干重活,妻子常年卧病在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女儿正在上大学,家里还有两万多元的外债,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他家的房子年久失修,夏天漏雨,冬天灌风。石兆权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不管想啥法,一定要在雨季到来前把房顶打好!”他再也坐不住了,两天连续三次到胡起彬家查看情况,算计所需费用,算来算去仍缺个大头即三千多块钱。于是他果断地对胡起彬说:“老胡,你别发愁,这个钱我包了!咱们抓紧先把房顶打好,人命关天的事一刻也不能耽搁!”当即掏出3000元现金交到胡起彬的手上。全家人感动得竟然哭出了声。
石兆权的事迹,在西胡家坡村家家户户广为传颂着,它细细碎碎、平平凡凡,却如春风拂面,细微感人,他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也激励起村民追逐新生活的梦想、建设新农村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