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记者散记:陪父亲赶乡村大集
发布时间:2013/11/25 9:26:17 | 人感兴趣

陪父亲赶乡村大集

  专稿(记者杨盛东)回老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吃早饭时,父亲不经意地说:“今儿是长凝集。”我意识到,也许父亲是想去赶集,于是说:“吃完饭,我们去赶个集吧。”父亲爬满皱纹的脸上露出高兴的表情,我也为自己猜对了父亲的心思而暗暗得意。

  父亲说,他主要是想给家里的两只猫买点毛虾,每次给它们和粥时放一些。母亲说:“你们去赶集,给我买一个大菜板回来,家里的菜板太小,板子也裂了。”我呢,是想给父亲买一副墨镜,因为他的眼睛自年初受伤做了手术后一直怕光,看电视时又酸又痛,还总流泪。

  父亲又去对门顾新家,喊上了顾新夫妇一起去赶集。我知道,父亲是想借这个机会表达一下对顾新夫妇的感激之情,因为平时除了我的两个堂兄,顾新夫妇也净照顾我父亲和母亲了。我开上车,不到10分钟就到了长凝大集上。

  滦南县长凝大集农历逢五逢十开市,是附近最大的集市。下车走不远,便有一处卖眼镜的摊儿。我拉住父亲,帮他挑选眼镜,贵的35元,镜片好一些,便宜的十几元,是塑料镜片的。父亲试戴了两个茶色的墨镜,很喜欢其中的一个。我正要压价,卖眼镜的倒先说话了:“都是一个村的,还是亲戚,你就给25块吧。”原来,他是邻村的,他们村是百年前从我们村搬出去的少许人家组成的,顾新是他同宗的远房叔叔。看来,乡村的熟人社会也有其顺乎世情之处,应与契约社会互补才是。我付了钱,父亲便直接戴着眼镜赶集了,原来,平时他也怕阳光,现在好多了,当然不再摘下来。我则暗暗责备自己心不够细,没有尽早给父亲买眼镜。

  买完眼镜后,顾新夫妇与我们分开赶集。好久未来赶集,父亲一时也找不到卖毛虾的摊位在哪里,我们边打听边走。我们路过一个卖姜的摊位时,父亲问多少钱1斤,对方答10块钱,我便掏钱想买。父亲说:“6块钱差不多,你这儿咋这么贵?”卖姜的妇女说:“不贵,不贵,都这价儿。”我想:都在市场上卖东西,价钱肯定一样,于是不顾父亲反对,自作主张掏钱买了一大一小两块姜。又走了20多米,我们又遇到一处卖姜的,父亲说:“这儿的姜肯定便宜。”我一看,个头差不多,半信半疑地一问,果然是6块钱1斤。我暗自吃惊的同时,也深深佩服起父亲的判断力来。

  路过一处卖香油的摊位,父亲喃喃地说:“家里香油也快没了。”我赶紧冲过去,问了问价钱,想买一瓶香油。父亲却摆手制止,不同意我买。有了刚才买姜买贵了的教训,我想也许父亲是对的,就未买。父亲说:“张鲁庄有份卖香油的,那香油才叫好。”我问父亲是否尝过这家的香油,他表示没尝过。我暗想:您没尝过怎么知道这家的不如张鲁庄的好?但我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跟着父亲走。

  终于找到了卖毛虾的摊位,在第一个摊位前,我又想买,父亲又制止了我,说:“卖东西的就喜欢你这样的,看到就买,也不知道哪家的贵,哪家的便宜,我要把全部摊位都走个遍才买。”我暗暗嘲笑父亲的迂,心想:走个遍,上下也不差几块钱,何必这么锱铢必较呢?最后,父亲在一个摊位前停下了脚步,摸了摸一个塑料袋子里的毛虾,问好了价钱,决定买两块钱的。卖毛虾的说:“多买点吧,这么便宜,别处没有啊。”我便说:“那就买4块钱的吧。”但父亲坚决不同意,说撂不住,后来摊主小声对我说:“你听老爷子的吧。”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我:我不能按自己在城市里的消费标准与消费习惯来衡量父亲的消费标准与习惯。我拿一两块钱不当回事,可父亲平时没什么收入,当然会很当回事。正如大款拿一两千块钱不当回事,甚至可以一笑而掷万金,而我却很当回事一样。在特定的消费环境中要“入乡随俗”,不然会被人笑话装大。

  这样想时,我张狂的心立即冷静下来,不再轻率地买这买那,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之后,我们又朝集市的最北头走,准备去买一个菜板。一路上,见到许多有趣的情景。一个卖小百货的中年男子,大声唱着歌:“学习雷锋好榜样,照到哪里哪里亮——”突然,他又唱起黄梅戏《天仙配》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那男子却旁若无人,依然大声唱着,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一个量身做衣服的摊位前围着两三个妇女,她们在翻看几本服装画册。我问摊主生意怎么样,她告诉我,现在大家都买成衣,订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少了,可是自己是学裁剪的,舍不得扔了手艺,还好有几个老顾客总找自己,就这么支撑着。

  终于,我和父亲找到了卖菜板的摊位。我们逐个问价钱,看质量,父亲一时无法决定买哪家的。我却发现,现在农村市场上卖的菜板,有不少都变成了竹质的,而非木质的了。摊主说,竹皮做的菜板更结实,还有一股清香味,比木质的好。我想一想,这个说法还挺浪漫,于是在父亲犹豫不决时,自作主张,从第一家摊位上花22元买了一个竹质菜板。父亲正在和别的摊主讨价还价,我买的这种菜板,一般要价25元,少也就少一两块钱,父亲听说我花22元买的,也就没说什么。

  我们又买了宽粉条、淀粉等物,回到车边时,顾新夫妇已经等我们一会儿了。他们买了十几斤山楂,几斤白糖,准备回家做冰糖葫芦。我突然想起还未买香油呢,于是一个人匆匆返回集市,买了一小瓶香油,又顺手买了12个凉糕、5块炸糕,因为去年过年时父亲说过他爱吃过去不爱吃的炸糕了。

  满载而归的轿车,行驶在初冬的乡间小路上。天空宁静高远,路上轻轻飘着黄灿灿的叶子,大家都买到了心仪的东西,有说有笑,好一幅恬淡闲美的乡行图!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3 6:28:14,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