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中草药 铺就致富路
(记者赵雅静 通讯员孟令勇 周占领)日前,记者来到位于丰南区大新庄镇爽坨三村的鑫诚中草药种植基地,看到基地负责人孙东义正在指挥几辆拖拉机从田间运送牛膝茎杆。他脸庞黝黑、身体魁梧,说着一口地道的大新庄话,朴实中透着精明。
提起中草药种植,孙东义打开了话匣子。“今年,基地的中草药长势良好,获得了丰收。仅100亩牛膝,按亩产1000斤、每斤10元算,今年的毛收入就可以达到100万元,这还不算茎杆出的钱呢。”谈起种植中草药的初衷,他说得也头头是道。受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现在野生药材越来越少的现实与市场需求的反差越来越大,中药材种植前景良好。
2011年,大新庄镇孙家沙坨村孙东义投资300多万元在爽坨三村建设鑫诚中草药种植基地,种植中草药510亩。万事开头难,两年来他深刻体会到创业的艰辛。他告诉记者,第一次种植没技术、没经验,在南方,板蓝根秋天割掉叶子即可安全越冬,但在北方却大不相同。去年300亩板蓝根本来已经丰收在望,先收割了100亩后,他想等到春节前后再收割其余200亩。没想到,因为秋天先割掉了叶子,剩下的那200亩全烂在了地里,直接损失几十万元。从此,他每天耗在地里跟踪记录,虚心向中草药种植专家请教,并认真查找有关资料,聘请技术人员,终于理清了中草药种植的头绪。他根据白芍四五月份即进入休眠期这一习性,科学套种玉米,今年套种的150亩玉米纯利润就达十余万元。不仅如此,今年基地里种植的丹参、桔梗、急性子等中草药也长势喜人、收成良好。据他介绍,种植中草药每亩纯收入是普通农作物的五六倍。
在孙东义的带动下,基地附近长期种植玉米、花生等传统农作物的农户也开始种植中草药。他不仅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还积极帮忙联系销路,帮种植户提高收入。“从这两年看来,种植中草药这条路没错!”采访结束时,孙东义深有感触地说,“中草药种植改变了农业传统结构,是农民增收的一条好途径。明年我准备在500亩的基础上,再扩种200亩。另外,来年开春我就注册鑫诚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到时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管理模式,逐步向标准化种植基地发展,引导并带动乡亲们早日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