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庞秋原
专稿(本报记者李响 通讯员陈敬明)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吹响了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发改委作为我市宏观调控和经济综合部门,将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握好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此,记者采访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庞秋原。
庞秋原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到“决定性”的高度,充分显示出今后主要由市场或市场主体充当“运动员”,政府则主要充当“裁判员”的角色,从而厘清了政府与市场的行为边界。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推动市场经济活动的最基本要素,没有市场主体的大发展,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大繁荣。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市发改委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重点在项目建设、转型升级和优化环境三方面支持和促进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庞秋原表示,明年我市将继续在全市范围内筛选200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对区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纳入市重点项目管理,通过定期调度、观摩测评等方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全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特别是全力推进中石化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华润曹妃甸电厂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获批并开工建设。按照“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思路,加强项目谋划,确保全市项目库入库项目保持在1000个以上。同时,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抓,努力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中小项目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局面。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市现在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庞秋原的心头大事。他告诉记者,我市的产业结构偏重,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大而不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市发改委将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将谋划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进一步延伸传统产业链条,推动主导产品由中端向末端、由末端向商品的迈进。特别是狠抓耗钢产业发展,通过“四个一批”,积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重塑我市钢铁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将突出抓好10个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和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取得实效。落实好省“三个一百”工程行动计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个重点领域做大做强做优一批领军企业,引领和带动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高效、高端化发展。
谈到依靠优化环境吸引和留住市场主体,庞秋原表示,一方面,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精简下放行政许可事项,真正做到“能减则减、能放则放”;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努力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深入推进民营资本“二次创业”,积极为民间投资参与市场竞争“松绑开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另一方面,着力优化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狠抓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产能压减和削减煤炭消费,全面实施“气化唐山”工程,推进国家级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抓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力争早日甩掉重污染城市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