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办丧事噪声扰民何时休
(记者田菲菲)丧葬气拱门横跨在居民楼甬路入口,楼道门前摆满花圈,唱歌声、唢呐声通过高音喇叭传出……此类大办丧事的场景在各居民小区并不鲜见,附近住户深受噪声污染之苦,期待这种陋习能早日消失。
市民反映
丧事噪声苦邻居
近日,市民汪女士反映,她住的小区有一位老人故去,其家人在楼道旁边搭设灵棚置办酒席的同时,还请来乐队,或吹奏乐曲或演唱戏曲、歌曲。除上午演出外,晚上从7点一直唱到9点才结束,演唱声、伴奏声令附近居民都深受其扰。“因为声音实在太大,上初中的孩子根本没法安心学习,只好等到演出结束后才做作业。”汪女士说。
无独有偶,市民陈先生也向记者反映了他们小区丧事扰民一事。“将丧葬气拱门搭在居民楼甬路入口,一栋楼的居民都得经过气拱门才能进家,心里总是觉得不自在。更扰民的是高音喇叭传出的唢呐声,耳朵被震得嗡嗡直响,年轻健康的人都感觉头晕脑涨,老人和婴幼儿更是受不了。”陈先生说,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谁家都避免不了,但若因此影响太多人,实在不妥。不过邻居们都认为逝者为大,因为是白事,即使心中不满也不好意思当面提意见。
市民热议
丧事大办不应该
居民区里大办丧事并不鲜见,市民是如何看待呢?12月7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
陈女士表示,大办丧事不仅扰民,还与现在倡导的“厚养薄葬”完全相违背。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丧事大办不但助长奢侈浪费之风,还干扰周围市民的工作、生活,影响城市文明形象。陈女士认为,对老人生前应尽心尽力赡养,而丧事尽可能简办。
李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礼仪公司提供丧事演出服务,把葬礼办成灵前音乐会,“演出看似热闹,实际上很不严肃,这种做法只能被人们看做笑料罢了。”李先生说。
梁女士认为,丧事大操大办是封建思想作祟。“死者家属也有自己的难处,现在一场葬礼办下来少的花三四万元,丧事办得不体面就会被人指指点点,挑刺的亲戚也不答应。”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前不久他所居住的小区一位老人去世,家人在办丧事时将哀乐声放得很低,午休时则停止播放哀乐。“这样做让人感到当事人在替他人着想,而不是给别人带来干扰。”
律师
应加强文明治丧管理
自本报“噪声扰民投诉热线”开通以来,很多市民向“大讨论邮箱”反映丧事噪声污染的问题,让这些市民感到担忧的是,政府一直提倡殡葬改革,却仍有人置若罔闻。
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唐山分所的郗红雷律师说,对市民办丧事,相关部门有其管理规范。《河北省殡葬管理条例》规定,殡仪活动应当文明、节俭,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在丧事活动中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禁止在广场、公路、街道、学校等公共场所从事殡仪活动。同时,在殡仪活动中有妨碍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民政部门应当予以制止;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部门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民政和公安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郗红雷坦言,从现实情况来看,上述规定执行起来有一定困难,相关部门执法时容易受到死者家属指责甚至发生冲突。对此,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改变传统陋习,倡导人们移风易俗。一方面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加强文明治丧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殡葬管理和改革,改善和提高殡葬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