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乡娘娘庙村:“四园”惠百姓文明结硕果
专稿(本报记者王昊)这里有沟通党员与百姓的桥梁园地,有供群众健身娱乐的天地,有便于百姓就医的保健场所,还有干净整洁的养老院。这些是娘娘庙村为村民提高生活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先后建成的“为民园、民乐园、保健园、康乐园”四大文明园。自从投入使用以来,深受群众的拥护和好评。
娘娘庙村坐落于我市西外环路西北侧,东与开发区为邻,北、西与丰润区交界,属市区城郊村。全村共有党员106名,村民代表25人。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娘娘庙村的花卉苗木效益逐步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极大改善,广大农民求富、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乡党委、政府在抓好农村经济工作的同时,注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办四大文明园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加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2007年经村两委会的积极努力,村两委自主筹资100多万元,顺利建成了700多平方米的“为民园”。“为民园”里设置了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连心室、村民议会室,农业科技创业室等,同时“为民园”和楼前门的活动室的建筑任务也顺利完成。而且为更好地发挥党员活动室的作用,先后知识上墙、制度上墙、先进事迹上墙,更添置了运动器材、远程教育设备、图书等,定期开展党员活动,有详细的活动安排计划。该村的连心室是党员与群众沟通、了解群众需要和困难的重要场所,并且制定了完善的村两委值班制度,每天值班人员做到按时到岗,服务群众,第一时间了解村民所需、所急之事,及时向上汇报,使群众的问题及时解决。
在活跃人民群众文体生活、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养水平上,2006年初,由娘娘庙村两委自主筹资80多万元,准备修建“民乐园”,并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民乐园”原名叫做娘娘庙村多功能服务大厅,最初的宗旨是解决群众红白喜事和大型娱乐活动的场所,既促成红白喜事的文明、节约,同时也为村民开辟了一块健身、娱乐活动的场所。2007年1月,“民乐园”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娘娘庙村的文明、和谐建设增添了活力。
为切实缓解村民看病难问题,使村民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转院快,2010年针对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的问题,市领导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亲自多方协调,从中央财政中为该村拨款100万元修建“保健园”。“保健园”占地1.4亩,约900平方米,建成后真正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就能直接报销住院费用,并享受到平价药品供应的优惠。
2011年,市领导为解决该村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没有休闲、娱乐、健身场所等问题,在“保健园”的后面,建起了设施齐全的“康乐园”。2011年7月15日,市领导又与中国残联联系,从中国残疾人联合委员会争取来5套健身器材,使老年人可以在家门口锻炼身体,受到了群众的一片赞扬。“康乐园”的建立满足了老人在安度晚年时对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通过组织老人集体活动,比如打门球、教老人学习健身舞蹈等,让老人“忙”起来,既让老人锻炼身体,也能让老人不再寂寞孤独。同时也使尊老敬老爱老在全村乃至全乡蔚然成风,孝道文化日益深入人心。
四大文明园的建立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家可以享受和城市一样的娱乐场所,群众积极参与各种文体活动,自觉拒绝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良行为。村两委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真心与群众沟通,百姓的苦有处诉,百姓的事有人管,大家真正感觉到了党的温暖。“保健园”的建立解除了百姓看病的后顾之忧,大家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把“康乐园”视为自己的家,大家一起聊天做活动,幸福地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