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炳华:为城市环境奉献青春
专稿(本报记者施疑)凌晨3时,当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中时,市王禾庄生活垃圾转运站副站长田炳华,和转运站运输队的驾驶员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每天往返六七个来回,将全市800吨的生活垃圾压缩好,运往27公里外的垃圾填埋场。
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365天每天都是工作日。田炳华带领着运输队队友们奋战在环卫工作一线,凭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环卫工作的执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城市环境奉献青春,在平凡中绘就了一条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人生轨迹。伴随着辛勤的工作,他也收获了诸多荣誉,先后获得唐山市城管系统优秀技术能手、唐山市松下环境保护奖、唐山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环卫系统优秀环卫工作者等称号。
勤于学习,身手相传,带出技术过硬的清运队伍
转运站建立初期引进新的车辆设备时,田炳华5个昼夜没回家,认真学习钻研,很快掌握了车辆的使用、保养及维修技术,并对运输部20多名驾驶员进行培训。对于同事们提出的技术问题,田炳华总是耐心解答;解答不了的难题,他就把部件拆下来跟大家一起研究,反复摸索。在他的带领下,驾驶员们熟练掌握了专业运输车的使用技能和维修技巧。
每年春秋常有雾天,雾大时,驾驶员在车上根本看不到信号灯,甚至看不到交通标线,而且开上一会儿眼睛就酸疼。为了保证转运任务的完成,田炳华每次都提前到岗,将车辆分组编队,让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做排头,他自己更是亲自驾驶头车,为大家开路。在他的带领下,大家虽然披星戴月地工作,但从未发生过重大交通事故。
勤奋敬业,忘我工作,圆满完成垃圾转运任务
垃圾压缩设备有时会被杂物塞住,需要人工铲除。夏天,垃圾发酵后恶臭弥漫,令人作呕,年轻的驾驶员都受不了,年逾五旬的田炳华带头跳进垃圾贮存池中,把杂物一点点铲出来。
冬季,转运箱受冻严重,垃圾运送到填埋场后倾倒不出来。田炳华每天出车前先给车厢内四壁刷油,车厢底倾洒融雪剂防冻。即使这样,有时还得用铁锹铲冰和铁钩辅助方式来辅助倾倒。在垃圾山上,他干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头发、衣服都湿透了,可在零下20℃的风中站不了一会儿,浑身又冻成冰凌。每天这样工作,着凉和劳累让他尿了血,但他一天没请过假,照样坚守在岗位上。
去年夏天的一个雨天,一辆转运车在路上抛锚。路面低洼,积水没了小腿,田炳华卧在车下检查着每一个部位,车上的泥汤直往嘴里滴。正当他全神贯注拧着一颗螺丝时,一个液压部件意外坠落砸在了他手上,低头一看脏手上渗出了血,指甲盖都砸掉了。他强忍疼痛,拿一块塑料纸简单包扎后,又钻到了车下。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抢修,车辆故障终于排除了。在同事的一再催促下他才去医院,经检查大拇指粉碎性骨折,可他只开了点药,又回到了岗位上。大家都劝他回家休息,他说来单位看看心里也踏实。
厉行节约,自行维修,节省大笔维修费用
田炳华“爱车如命”,他坚持日常清洗,保持车容车貌整洁,对车辆严格例行检查,使车辆始终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
转运站油料耗费和车辆维修是大宗开支,为了节省经费,能自己解决的故障田炳华都是亲力亲为,从来不送修理厂。急用的部件自己垫钱买回来换上,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的精心管理,每年为站里节省维修费用10万余元,节油达二三十吨。
见过田炳华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双伤痕累累却坚实、有力的手。就是这双手,执着地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带出了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以忠诚履行职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一名普通环卫工人的理想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