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信息网
唐山
您的位置:唐山信息网 > 唐山新闻资讯 > 唐山
“两节将至”诈骗电话频繁市民应提高警惕
发布时间:2013/12/17 10:39:24 | 人感兴趣

本报两名记者

相继接到“猜猜我是谁”诈骗电话

外地口音男子上来就说:“家里挺好的吧”

  专稿(记者赵亮魏伟)“两节”将至,骗子们又开始行动了。12月13日下午,本报两名记者先后接到疑似“熟人”和“猜猜我是谁”的诈骗电话。在此提醒读者,警惕不法人员设局“赚”年货。

  本报记者接连接到诈骗电话

  12月13日下午,记者正在写稿,办公室座机突然响起。记者接听,对方是一操外地口音的男子,上来就说:“家里挺好的吧。”记者一愣,便问:“你找谁?”对方随即问了一句:“这是家里电话吗?”记者马上警觉起来,随即追问:“你说我是谁?”对方避而不答。记者连续追问了两遍,对方挂断了电话。

  时隔不久,本报另一位记者也接到了一个这样的电话。电话接通后,一名操南方口音的男子直接说出了记者的名字,并称:“咱们好久不见了,我现在在石家庄,明天到唐山,到时候找你喝酒。”并让本报记者猜他是谁。本报记者初时一愣:自己没有这样的朋友啊。随后,记者随便编了一个名字,对方马上说:“这不想起来了吗,挺够意思。”并称其换了电话,让记者更新电话号码簿。然后,称第二天到唐山,会找记者一起吃饭。

  记者查询发现来电号码的归属地为广州。而记者在广州根本没有朋友。

  接到过类似电话的市民不少

  此类诈骗电话极易让接电话的人陷入对方的“忽悠”中。一位王姓市民表示,其曾接到过类似电话,因其交友甚广,对对方没有产生怀疑。电话中,对方称近期会来探望他,他也深信不疑。不料几天后,王先生再次接到对方电话,称其已到唐山,却因前一晚出了事,需要些钱。王先生感觉不对,便挂断了电话,后查阅电话本,给印象中的一位外地朋友打了电话,对方表示其根本没来唐山。

  因误信此类电话损失钱财的事件在我市也曾有发生。我市一市民接到此类电话后,对方根据该市民的猜测“顺杆爬”,冒充其战友获取信任,并称来唐探望。次日,对方打电话谎称嫖娼被捉,该市民被骗汇款数千元。

  对“忽悠”半天谈钱的要警惕

  记者曾三次接到此类电话。电话中对方口口声声自称“熟人”,你一猜,对方便顺杆爬,你说啥,他就说对。其实,获取信任后,对方就该谈钱了。

  而破解此类骗局,记者认为也比较容易,在对方不说自己是谁的情况下,你可以胡乱编一些事件或者人名,和他叙旧,一试便知真假。如果对方冒充你的朋友,则可以回想你与朋友一起做过的事情,与之核对,或事后查找朋友的电话以及第三人进行核实。当对方以某种理由索要钱财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更要核查对方身份,以免上当受骗。

  办公座机一天接两三个诈骗电话

  如今,除了“猜猜我是谁”诈骗电话外,其他诈骗电话也是花样翻新,种类繁多。近段时间,记者办公室座机有时一天能接到两三个此类电话。

  这些电话中有自称市医保中心的电子语音电话、有自称邮政局的电子语音电话、有自称法院的传票电话、有自称公安局的办案电话……其中,记者在接听自称邮政局的电子语音电话时,对方称记者有一封挂号信未及时领取。记者随即按照提示转入人工服务。接通后,记者向其询问挂号信的情况,对方向记者索要姓名及身份证号码。记者表示可以到邮政局网点领取,并询问其地点,对方随即挂断了电话。记者随后致电唐山市邮政局咨询,工作人员表示邮政系统未开通电子语音电话通知系统,而此类电话多为诈骗电话。

  记者还先后咨询了市医保中心及法院等相关部门,均表示此类电话不可信。

  在此提醒读者,年关将至,一些不法人员蠢蠢欲动,伺机作案。当接到“熟人”或“相关部门”的陌生电话时要提高警惕,多方核实对方的身份。同时,市民要捂好自己的钱袋子,当对方以各种理由提出借钱等要求时,不要马上答应并汇款,一定要核查好对方的身份,避免上当受骗。

网站备案:冀ICP备18033322号-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友情连接 | 留言反馈 | 人才招募 | 网站地图 | 唐山热门关键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04-2026 www.china031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山信息网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技术:唐山网站建设 冀公网安备13024002000481号
Published at 2025/11/23 7:46:31, Powered By WRMPS v6.5.0(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