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科技亮“绝活”
—记开滦钱家营矿业公司机采科液压车间质检班长崔志刚
专稿 (记者 孙愫)多年来,他立足岗位、勇于创新,通过自己不懈追求和努力,先后编写了《液压支架故障排除50法》《钱家营矿液压支架和乳化液泵站操作法》等技术书籍;
他不断钻研、刻苦攻关,完成技术革新、改造项目183项,其中《矿用井下工作面液压支架拆装工作站》《液压支架拆装设施》等12项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综合创效达4860多万元;
他先后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煤炭系统技术创新能手”荣誉称号;被河北省总工会评为“金牌工人技师”“金牌工人”;获得唐山市“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优秀创新成果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12年,他又被评为唐山市科技创新拔尖人才。
他就是开滦钱家营矿业公司机采科液压车间质检班长崔志刚。
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孜孜以求学技术
崔志刚1978年入矿,成为开滦林西矿业分公司机电科液压车间的一名学徒工。工作后,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的崔志刚认为,一个人可以没文凭,但不可以没知识。于是,他利用休息时间坚持自学了《液压基础》《机械基础》《机械修理与安装》等专业书籍。同时苦练操作技能,提高自身技术水平。1990年,在液压支架修理工种大比武中,他连夺矿、局、市三级青工比武大赛第一名;1992年,28岁的崔志刚被聘用为局级工人技师,成了当时局内最年轻的工人技师;1998年,通过了国家高级工人技师考核,崔志刚被聘用为局级高级工人技师;2006年,被选拔为开滦集团公司一级操作岗位带头人;2009年被评为燕赵金牌技师;2012年荣获“唐山市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勇于创新、服务矿山,平凡岗位展风采
献身于煤炭事业,以自己的技术为矿山服务是崔志刚多年来矢志不渝的追求。几年中,他通过自身努力,完成技术革新、改造项目183项。
其中,矿用大型液压支架组装平台的研制,不仅解决了大型液压支架在井下的组装拆卸效率低、不安全的问题,还使工作效率提高了300%,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每台设备节省外购资金30多万元,获得了国家专利;矿用乳化液过滤装置的研制,解决了乳化液精度较低,经常发生液压系统堵塞故障,该设备每台节约资金26.5万元,每年减少事故时间可多出煤炭20000吨以上,取得了国家专利,先后有北京天码公司等单位前来参观学习。
此外,他还通过潜心研究完成了立式300吨压力机研制、立式150吨压力机的改造、气动挡车器的研制等多项技改项目,解决了许多制约生产的实际问题。
搭建平台、团结协作,带出一流创新团队
崔志刚对于自己掌握的技术知识从不保守,不管谁有困难,都会无私帮助。他把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编写了《液压支架故障排除50法》,并毫不吝啬地传授给身边员工。同时,参与了《集团公司综采手册》的编写工作,主编了《钱家营矿液压支架和乳化液泵站操作法》,成为一线工人和修理员工的工具书。他先后有《矿用乳化液过滤站研制》《大型支架组装平台的制作》等3篇论文在《煤炭科技》等杂志上发表。
为使更多员工积极参与到技术创新中来,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多技改、多创效,2010年初,在崔志刚的倡导下,吸纳多名创新意识强、技术素质高、肯钻研的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组建了崔志刚液压创新工作室。他带领这个创新团队成员先后完成了《ZY4800/13/32型大倾角液压支架改造》《薄煤层液压支架组装平台的研制》等25项技改攻关成果,提合理化建议360多条,综合创效达5860多万元。其中,《矿用井下工作面液压支架拆装工作站》《一种适用小型巷道高端液压支架》获得国家专利。
在不断的实践中,崔志刚带领的创新团队日益成熟,团队成员技术素养也在不断成长。截至目前,共培养出首席技师6名,集团公司技术状元1名,集团公司技术能手5名,高级工人技师3名,成功打造出了一支技术素质过硬的队伍。由于该工作室表现突出,先后获得河北省工会以及市领导的高度评价。2013年,崔志刚液压创新工作室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