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绘新村—我市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工作综述
专稿(本报记者齐福臣 唐建勋 通讯员徐宏伟)走进滦南县李营村,靓丽的景观大街,笔直的水泥道路,整齐的苍松翠柏,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里村外面貌一新,处处彰显田园风光。
李营村的变化是全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补齐农村小康建设这个“短板”,着眼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转变农民生活方式,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今年8月,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一时间,从渤海之滨到燕山脚下,掀起了改造提升农村面貌的热潮。短短4个多月,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稳步实施,15件实事统筹推进,村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民群众深切地感受到,村庄干净了,道路硬化了,厕所卫生了,饮水安全了,村风和谐了,民生改善了。
求真务实,全力打造民生工程
今年,按照沿高铁、高速、景区“三沿”标准,省下达改造提升重点村325个,我市又自选市级重点村75个,重点村总数达到400个,覆盖了全市所有县(市)区。为把这项工作抓好,市委书记姜德果多次强调,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是建设沿海强市、美丽唐山的必然要求,是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必然要求,一定要把好事办好、办扎实。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根本举措,作为让550万农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基本民生工程,作为推动广大农村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成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
为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市委书记姜德果,市委副书记曹征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久宗分别带队,集中利用一周时间到3个县(市)的6个乡镇、12个村进行走访调研,进村入户详细了解改厕、改厨、垃圾处理及“四清、四化”等方面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剖析问题,研究办法。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全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推进思路、方法步骤、政策措施等,为推动工作提供了保障。
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推进大会后,市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于8月1日召开全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推进大会,对改造提升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四大班子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抽调部门精干力量,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9个工作组,实行集中办公。各县(市)区也分别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工作组和驻村工作队,全市上下形成了协调一致、运转高效的组织指挥系统。
为找准学习样板,我市组织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相关负责同志赴浙江省安吉县、桐庐县, 组织农口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赴山东、江苏和省内邢台市进行实地考察;组织各县(市)区提升办负责同志和重点村所在乡镇党委书记或镇长到涿州市义和庄村和内丘县西张麻村、小辛旺村进行现场对标,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为加快推进改造提升工作提供参照。
各级各部门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市委书记姜德果就农村改厕、大中型沼气池建设等多次到县区进行现场办公,详细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各县(市)区纷纷落实“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亲自调度,深入镇村督导检查进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问题。
创新方法,集中力量开展攻坚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突破,必须动真的,来实的。
把宣传培训作为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重要基础。为确保改造提升工作全面推开,分两期对重点村所在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600多人进行了培训,就村庄规划、改厨改厕、沼气建设、“四清”“四化”和垃圾处理等进行了集中授课,提高了镇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市爱卫办、妇联、团委等部门分批组织开展了专题培训,培训村干部、团干部、妇联干部等2000多人,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在电视台、电台、报纸开设了专题栏目,组织开展了宣传活动,对经验做法、工作成效及典型村庄进行了宣传报道,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把落实资金作为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重要环节。为破解资金瓶颈,全市上下克服实际困难,拓宽筹资渠道。市财政整合与实施“五大工程”、“15件实事”相关的涉农资金5800多万元,向列入今年规划的重点村进行倾斜。各县(市)区在加大投入的同时,不断创新破解资金难题的方法,滦南县、开平区、丰南区等,探索实行了村企共建模式,通过企业与村结对子,开展帮扶帮建活动,企业捐助改造提升行动资金达5000多万元。
把强化调度作为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重要方法。全市先后组织召开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观摩调度会、沼气池建设和新能源利用现场会、农村改厕工作现场会、精品示范村创建工作观摩调度会、全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现场观摩会5次大型会议,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集中调度,有效加快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推进步伐。此外,市人大、市政协分别组织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常委,分组对部分改造提升重点村进行了视察,提出了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把督导检查作为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重要手段。每半个月开展一次督导,每月开展一次评先、评差,对工作成效不理想的单位和地段进行曝光。截至目前,组织开展“四清”整治、项目攻坚、农村改厕等工作专项督导6次,评出先进镇乡、村和最差村庄、市场、道路10批,下发工作检查通报25份,媒体曝光卫生脏乱村庄(地段)85个。与此同时,专门设立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农民群众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以督办单形式逐一督办、限期整改。
人人参与,全民共享改造成果
农村改造提升,农民是主体。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我市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动员,广泛发动,引导农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实现共建共享。
在向重点村农户集中发放《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宣传册》的同时,全市组织开展了争创美丽家园宣传活动,向广大农村妇女发出贡献“半边天”力量倡议书4万份,并向重点村户印发《农村女性与美丽庭院》宣传册2万份,动员农村妇女积极投身美丽家园创建行动。
顺应了农民的所需、所想、所盼,自然得到农民的广泛拥护和大力支持。在迁安,农民自发兴起争创“美丽庭院”活动,可谓家家见绿、户户见景;在滦南县李营村,数十农户主动拆建院墙,自愿向后退两米,配合村子修建景观大道。在改厨、改厕、清庭院、清垃圾等工作中,农民积极投工投劳,折合资金达到6900多万元。
?随着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持续推进,农村面貌变了,生活环境变了,生活质量变了……
“这是新装的抽水马桶,没有异味,实在好用!还有家里的厨房变化更大,自从家里建起了沼气池,不仅做饭方便了,而且厨房干净多了。”古冶区北金庄村张树霞大妈欣喜地说。像这样的变化还有很多,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成果惠及着广大农民群众。
——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各重点村开展了规划攻坚战,集中时间对改造提升村庄进行规划设计。400个重点村,除未提供地形图的几个村外,都聘请设计院编制了村庄规划。
——村庄环境明显改变。“四清”整治中,清理积存废墟和垃圾200多万立方,拆除私搭乱建20000多处,清理柴草和乱堆乱放50000多处。建设垃圾池和转运站,购置垃圾箱和垃圾桶,配备保洁人员,并完善了卫生保洁制度。实施了村庄绿化、亮化和墙体美化,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实施了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等工程,投入资金1.6亿元,修建水泥路12万多米,铺设砖路100多万平米,大部分村庄实现了户户通;投资3569.7万元,铺设管道65万多米,增加供水农户34200多户,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服务保障逐渐提升。完善了村民中心,建设了标准化卫生室和居家养老服务站,村民活动广场、图书室等休闲娱乐场所基本建设到位。投入资金2072万元,对401处困难户危房进行了改造。
——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今年安排农村改厕5万座,对农户旱厕进行改造,建设双瓮式、三格式、沼气池式和水冲式等无害化卫生厕所。目前,全市累计改厕近60万户,未来三年还将改厕110万户,实现全覆盖。
战斗正未有穷期。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这场改变千百年来农村落后生活方式的深刻革命,正在不断向前推进,不远的将来,一个个“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现代农村必将呈现在冀东大地。到那时,农村的环境会更加美好,农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