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南区学院南路街道
“老帮老”:22年的爱心坚守
专稿 (岳翠芳)1991年,路南区学院南路街道赵开社区在唐山市第一个打出“老年志愿者”称号,至今已坚守了22年。老年志愿者的队伍由最初二十几人,发展到现在近千人;由最初的几项便民服务,发展到对学院南路街道内病残、伤残、孤老及身边无子女的困难老人实施长期帮扶。他们的事迹在2001年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中,曾以《十年老帮老》为题进行报道。从此,在唐山市乃至全国创出了老年志愿者的服务品牌——“老帮老”。
赵开社区80多岁的胡再唐是“老帮老”的发起人之一。他说当初开展“老帮老”活动的想法很单纯,只是想帮老矿工们解决后顾之忧,可是队伍一说做活动,附近其他社区的居民总有拎着盆、提着刀慕名而来的。就这样越来越多的老人通过比技术、拼能力加入了“老年志愿者”队伍。后来,“老年志愿者”的名声越来越大,志愿者越来越多,服务时间也从最初的每年学雷锋日一次,变成每月一次、每周一次,服务场所也从最初的一个社区,扩展到多个社区,甚至包括市区重要场所,如纪念碑广场、凤凰山公园等。胡再唐和70多岁的刘子艳是老搭档了,两人经常带着其他的好心人一起帮社区里的老人打扫卫生,补盆,磨菜刀、剪子等。22年里,“老年志愿者”也更名为“老年学雷锋志愿者协会”,最后改成“老帮老”。如今,当初成立“老年志愿者”队伍的元老们大多不在了,但爱心接力却留了下来。
如今的“老帮老”志愿者队伍以小区为单位,由街道各小区的志愿者选举出会长、副会长、理事组成服务小组来负责对外协调、收集离退休职工资料、安排活动等具体工作。现在这支队伍已经超过千人,且每年都有新退休的职工加入。志愿者的服务对象为孤寡老人、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人、空巢老人,服务内容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现在的“老帮老”志愿者工作已形成“包区位”“包项目”“保人员”三条服务线。服务小组负责“包区位”摸底、调研等;有技术特长的“包项目”,负责修家电、检查身体等;住得近的“保人员”,负责日常生活照料。
“老帮老”志愿者坚持每年小年为困难老人扫房的事迹,在赵开社区中传为佳话。在去年农历小年这天的一大早,他们又和往年一样,在组长胡再唐的带领下,20名老人自备工具,分别来到所辖区域的8名困难老人家中扫房。这已是他们坚持的第20个年头了。83岁病卧在床的退休老人赵稳动情地说:“你们可帮我大忙了。平时的帮助不算,就拿扫房来说,你们年年都来,扫完了就走,连口水都不喝,我过意不去呀!”
“老帮老”的魅力也不断焕发着新的生机。家住双新二社区的张永福和王春明就是“老帮老”志愿者队伍里的新人。张永福喜爱文艺,王春明喜欢拍照。2005年退休后张永福带着由社区里的退休职工组成的“喜洋洋”老年艺术团到各地演出,王春明就跟着帮着布置场地、拍照。在活动室的墙上挂着“唐山市2008年-2009年度首届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的牌匾,屋里贴满了艺术团演出的照片和“老帮老”志愿者被评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领奖时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王春明拍的。张永福评价自己,“过去在企业里,干工作要当个干家子,现在做好人好事也要当个干家子”。王春明说:“我们有这个传统,实实在在做事,老矿工都讲无私奉献,过去干工作是这样,现在做好事也是这样。”
生命的接力也是爱心的接力。住在双新楼二社区的陈元德已经87岁了,从1982年退休当志愿者,他就一直在为社区服务,那时社区里流传着一句话“有啥事都找‘二哥’(陈元德)帮忙”。陈元德说,自己那时候做好事,什么也不图,就是觉得心里舒服,看着志愿者的队伍一天天壮大,他很开心,因为后继有人了。2012年陈元德成为被帮扶对象,享受到了“老帮老”的成果,从志愿者变成被帮扶对象,和他结对子的是张永福。陈元德说:“过去我们爷俩一起帮别人,现在他帮我。”“一代换一代,一拨领一拨”,陈元德的儿子接了他两个班,一个是当井下工人,一个是当志愿者!
多年来,老年志愿者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老帮老”的服务传统始终没丢,而且不断发扬光大。双新楼二社区老年志愿者自发组织创建的“和谐楼门”活动是“老帮老”的升华篇。老年志愿者服务组组长张永福面对境内的8户孤老,16户伤残,17户重病老人,组织50多名老年志愿者自愿确定帮扶目标,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老帮老”方式进行重点帮扶。他对自已负责的帮扶对象——震瘫的退休职工黎福铭和双目失明的退休职工杨洪平,不仅平时帮他们料理家务,节期还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黎福铭老伴说:“平时家里就我们老两口,所以门户特紧,除家人和张永福,谁叫门我也不开。他就是我们的亲人。”在赵开社区,80岁的李自春独自住在5楼,老赵住在李自春的楼下,也是和他结对子的志愿者。敲地板,是俩人之间的暗号,李自春一敲,老赵就上去帮忙。
22年里,他们活动了多少次,有多少人次参加,谁都记不清了,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常态。这些老年志愿者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也需要帮助,但是当那些特殊困难的老人更需要帮助时,他们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默默奉献,而且这份爱心一直持续了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