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2014年《唐山晚报》大事记
1994年
1月1日,《唐山晚报》创刊。带着一缕浓墨馨香,飞入寻常百姓家,将他们的喜怒哀乐跃然纸上。报纸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创新;以“短、新、快、活、近”为特点;贴近老百姓,反映老百姓的民生民情作为办报的宗旨。四开四版,周三刊。
1995年
1月1日,《唐山晚报》举行纪念创刊一周年座谈会。
1996年
8月30日,在纪念抗震20周年活动中,《唐山晚报》获贡献奖。
1997年
9月1日,《唐山晚报》周五报纸改为周末版。
1998年
1月1日,《唐山晚报》由四开四版增为四开八版。
1999年
1月1日,《唐山晚报》由四开八版扩为四开十六版,即周一至周五为四开十六版,周六为四开八版。
2000年
杂文《鲁迅为官》获全国报纸副刊金奖,是河北省新闻界唯一的金奖。
残疾考生赵健民上大学的系列报道成为河北省晚报界唯一报送评选中国新闻奖的作品。
2001年
开设“有困难找晚报”热线一年来,接待来信来电来访2000多人次,其中大部分问题得到解决或给读者以答复,被市委宣传部、市记协评为“十佳栏目”。
2002年
4月11日刊发的《惠达:“砸”出来的驰名商标》一文获全国晚报好新闻特等奖,为河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作品。
8月1日,《唐山晚报》开始出版彩报。
2003年
1月1日起,由16块版增为24块版,新增的B版成为亮点。
2004年
1月1日,《唐山晚报》创刊10周年,出版48版。
多次临时从24块版增到32块版。
《新官上任“三盆水”》获全国报纸副刊金奖。
2005年
由本报记者采写的《陕北有我未见面的妹》一文,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改写了唐山市新闻界没有中国新闻奖的历史。
2006年
纪念抗震30周年期间,推出了“搜寻30年前的感动”系列报道,刊发了《三十年,我们这样走过》《另一座丰碑》等系列言论,《抗震精神浇铸时代丰碑》《从地震废墟到现代化新城》等连续报道和《新唐山畅想》等文章,并特别策划推出了“变迁”“感动”“崛起”“未来”系列专版。
2007年
10月29日开始,与市纠风办联合推出“聚焦行风”专栏,邀请多家单位领导来晚报编辑部值班,接待群众来访。
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读者问卷调查活动,调查形成了完整严谨的报告。在此基础上,晚报进行了改版。
作品《我用热血报恩人》获中国晚报新闻奖一等奖。
2008年
1月,晚报改版。
1月起开展了“晚报读者新年圆梦”大型读者互动活动,共刊发读者梦想1000余个,帮读者圆梦500余个,并在此基础上开设了“读者圆梦”专栏,一年时间里栏内刊发读者梦想2000余个。
2009年
9月25日,晚报出刊72版,为史上最多。
2010年
4月23日,晚报出刊84版,再创新高。一年间晚报共推出特刊15个。
2011年
4月29日,晚报出刊120版,创历史之最,全年推出特刊、专版20多个。
2012年
与市文明办联合推出“帮道德模范圆梦”公益行动,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共有21名道德模范的心愿得以实现。该项活动还引起了浙江卫视和中央文明网的关注。晚报因此获评2012年唐山市“月评学雷锋十佳”。
2013年
进行全方位改版,推出了“话说唐山”“收藏·鉴赏”“大城山”“文萃·闲情”等文化专版及“时评”“开放之窗”“经济新闻”“京津冀都市新闻”“凤城夜话”等专版。
12月10日,推出官方微信。
2014年
《唐山晚报》创刊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