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区诞生首个“家庭农场”
(记者志远 通讯员崔秋双、郭长勇、赵秀娟)1月10日,在丰润区王官营镇千佛院张贺伟的家庭农场,张贺伟自豪地说,自己的家庭农场有了“身份证”。据悉,这是丰润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的首家家庭农场。
张贺伟说:“听说中央一号文件支持我们农民办家庭农场,正好合了我的心意。”张贺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丰润区工商局咨询,能否为自己的农场办张“身份证”。
这局工作人员经过深入了解到,张贺伟种植食用菌已有五年,产品销往北京各大超市,因为没有营业执照,就无法注册商标,严重影响了销量。因此这局专门开通“绿色通道”,为其提供“一站式”“一对一”服务,2013年12月6日注册了首家“唐山市伟琪家庭农场”。执照经营范围为蔬菜、水果种植,销售。领到执照后,张贺伟颇为激动:“我要乘着中央支持农业发展这个东风好好干一场,还要告诉北京的客户,我是丰润区第一个家庭农场的开办者。”
2013年以来,按照“生产有规模、产品有标牌、经营有场地、设施有配套、管理有制度”的要求,这局探索不同生产领域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同时依托丰润北部山区的自然环境,指导培育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农产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该局组织起草并印制了1000份“家庭农场”登记倡议书,深入农民群众中进行宣传,由各网格监管员在辖区内各村、集贸市场进行张贴,联系各村负责同志利用广播等形式宣传倡议书的内容,力争做到尽人皆知。针对申请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特点,这局要求各网格监管员“一对一”帮助申请人组织材料、完善手续,缩短审批时限,方便广大群众。针对家庭农场经营的特色农产品,协助其申报农产品商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丰润区工商局负责人表示:“家庭农场有一定的规模,进行工商登记后,更加注重品牌意识和农产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将得到有效保障。家庭农场带动当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发展,更加便于规范化管理,吸引客户资金、打造绿色农副产品品牌,为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开辟了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