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审计促进增收节支14.9亿元
审计116个项目 挽回损失1.36亿元
编者的话:2013年,我市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规范经济秩序,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是否执行到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规范有序?我市审计部门通过扎实有效地履行审计职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得到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充分肯定。
(记者 韩冬 通讯员 陈平)2013年,市审计局着眼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和国家治理作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中心任务,加大审计力度,通过对116个项目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促进整改落实有关问题资金84亿元,促进增收节支14.9亿元,审计后挽回损失1.36亿元,已上缴财政3.5亿元。
“经济卫士”助力科学发展
市审计局坚持以“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为目标,突出加强了对全市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重点行业、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通过对17个预算单位、27个重点建设项目和325个二、三级预算单位共376.9亿元资金的审计,发现问题78个,发现违法违规资金11.5亿元,纠正管理不规范资金39.3亿元。特别是把督导整改审计发现问题摆到重要位置,成立由局长挂帅的整改督导工作领导小组和7个整改督导组,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拉出清单,明确督导责任,逐个督促被审单位抓好整改落实,使审计整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同时,市审计局扎实开展了县乡政府性债务的全面审计。通过对792个单位的审计,摸清了县乡政府性债务余额情况,揭示了县乡政府在政府性债务借、管、用、还等各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存在的风险隐患,结合实际提出了具有决策参考价值和整改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充分肯定。
为促进中央和省、市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和增强领导干部科学执政、依法行政的意识,进一步加强了党政领导干部和国企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37名县级领导干部和国企领导人员的任中和离任审计,查出涉及领导责任违规资金2.6亿元,促进增收节支2.3亿元,提出审计建议102条,被采纳并用于问题整改和完善机制86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有效纠正了部门、单位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干部依法履职的意识。
“火眼金睛”守护财政安全
为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党委政府的各项惠民措施落到实处,市审计局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保障资金和民生项目审计。
通过对市本级城镇保障性住房和住房公积金征缴管理使用等情况的审计,共审计资金总额616亿元,揭示出15方面共75个问题,纠正管理不规范金额0.78亿元,上缴财政收入0.17亿元。向相关部门发出审计整改通知书8份,明确专人督办落实,使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整改。同时,认真组织开展了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利资金筹集管理使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施设备专项资金拨付管理使用、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摸清了资金和项目建设管理的基本情况,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审计建议,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立足于规范建设领域秩序,促进提高财政资金投资效益,市审计局进一步加强了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审计。通过对43个重点工程项目69亿元建设资金的审计,查出问题资金6.8亿元,核减投资额2.7亿元。特别是针对一些重点建设项目时间跨度长,事后竣工决算审计取证难、处理难等实际问题,主动与建设单位、管理部门结合,选择新建工程项目,积极开展现场跟踪审计,对施工重要节点进行现场勘查,有效提高竣工决算审计的真实合法性,减少竣工决算审计中对隐蔽工程等问题的争执,提高了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此外,这局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在推进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促进转变作风中的职能作用,认真组织开展了“三公经费”和会议费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对市本级62个行政机关、事业单位2012年和2013年1至6月的“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摸清了市本级“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使用情况,揭示了存在的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加强“三公”经费和会议活动经费管理、健全长效机制的审计建议,为密切联系群众、全面推进“四风”整治活动,有效发挥了审计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