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发展带动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
专稿 (刘长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治贫先重教,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在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教师的发展推动学校发展的作用更大。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加快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实现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一、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高尚的职业道德
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要爱岗敬业,即珍重和热爱本职岗位,甘于献身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凸显四个意识:敬业意识、乐业意识、勤业意识、创业意识。只有敬业,才能实现人生的重要价值;只有乐业,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才会怀着炽热的爱和浓烈的兴趣,以纯洁的思想感情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只有勤业,才能打破上下班的界限,打破工作地点的限制,时时为教育,事事为教育;只有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才能跟上时代节奏,才能为教育事业不断增加活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古代先哲墨子从染丝者那里受到启示,得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结论,并殷切告诫人们“染不可不慎”。这揭示一个道理:在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存在着染与被染的关系,施教者的思想水平和知识素养将给受教者以深刻的影响。
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现代教育理念,熟悉中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能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既能全面掌握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又能联系实际、灵活应用。现在的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很可能无法在较高层面把握知识脉络,给学生以有益的指导。
3.创造性的工作能力
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没有创造性的教师是不适合教育事业的,没有教师创造性的工作是培育不出来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不论在教学工作还是在德育工作中,都要既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又具有相当的创造性。教师要克服困难,以强烈的愿望、顽强的意志力和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要不断审视自己,发掘自身的潜力;要创造性地表现自己,自动自发地工作。作为教师,要想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即应将“教师”这份职业,当成交汇和融入了个人兴趣和人生理想的事业。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内容的取舍,以及对课堂变化作出恰当处置的教育机智等方面;在德育工作中,教师的创造性体现在适应不断变化的价值观念、对待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等方面。教师的创造性与自身的知识、经验、智力、个性心理品质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才会更加富有成效和创造性。
4.校兴我荣的责任意识
“走进一中,我是一中的主人;走出一中,我是一中的形象”,这就要求全体师生共同维护学校的形象。学校形象不仅靠学校各项硬件设施的建设,更要靠每一个学生以及每一位教师从自身做起,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因为,教师是学校的一部分,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校的外在形象,教师的综合素质就是学校形象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应该在工作中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心,将自己的身心彻底地融入学校,尽职尽责,处处为学校着想,与学校共命运。
二、学校在教师发展中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1.为教师树立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愿景
教师发展是在学校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展开的。在我校的《唐山一中三年发展规划》和十年规划中都把教师发展作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唐山一中的发展方向可以形象的形容为“三驾马车”,即高考升学、竞赛保送、海外留学。全体一中人的共同愿景是“全国领先、世界知名”。
2.创建促进教师发展的多元平台
学校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出台了“七个一”工程,其中一项就是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比赛,青年教师既展示了自己,也更加明确了教师一词的内涵。其中一个关键词是“敬业”,而中老年教师和学校领导更是躬自蹈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青年教师做了示范。另一项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策略是带教制度和见习班主任制度。带教制度是指学校为每一位新教师指定一名本学科资深教师做指导教师,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使新教师更快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见习班主任制度则给了新教师向班主任学习班级管理以及亲身参与班级管理,熟悉各项班务的机会。
学校为教师提供了“骨干教师培训”“双十双百工程”“名师工程”以及包括优秀团队、优秀教工、优秀青年教师低职高聘、钻石级教师和青春学子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校长特别奖”。通过明星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的评选,给教师提供了证明实力的机会。所有这些举措为培养更多的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全国名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去锻炼。如: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鼓励教师参加高级别学术团体;鼓励教师在国际化、全球化的视野下代表唐山一中去国外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
3.引进人才壮大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博士5人,硕士生导师3人,有硕士学位教师45人,在职研究生156人。近三年引进5名国内211、985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引进全国名校硕士毕业生30名。人才的引进优化了师资结构,加大了师资力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适应学校发展的趋势补充新鲜血液,保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4.营造学习、协作的氛围
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传承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凝心聚力,努力把我校建设成学习型学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履行和实现学校重任的必然要求,还是百年名校基业长青的保证。教师发展离不开学习,我校的教师团体是以学习型团体为目标的。学校推行了逢会必学制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党委牵头开展每学期每人读一本好书、写读书笔记活动,并在全体教职工大会提供好书名单,甚至分发并传阅。这充实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开阔了视野,营造了自觉学习、乐于学习、随时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
5.保障教师工作的措施
“无情的制度,有情的领导”,作为对学校各项制度的一大补充,人文关怀是不可或缺的。学校应该记住那些数十年如一日为了一中的发展鞠躬尽瘁的老教师们。逢年过节的时候,学校领导会去退休教职工家中慰问,感谢他们为一中的付出。对于尚未退休的功勋教师,学校推出了终身班主任制度等,学校不会忘记教师们对学校的付出。
6.树立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
首先,团队意识体现在学校领导与广大普通教师之间。学校领导要尊重教师、关怀教师。陶渊明说过“君子死知己”,我一直很欣赏这句话。伯乐过冀北而马群空,说明了千里马追随伯乐的愿望和决心。正因为学校领导的知人善任、关心尊重,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学校领导的各项改革措施也就能够顺利的贯彻实施,学校的办学理念才能深入人心。
其次,体现在备课组内,唐山一中每周二下午都有集体备课这一项。这是群策群力、智慧共享的好机会,也是教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一个机会。一中各备课组都有不同程度的新老搭配情况,集体备课、教案和课件共享、学教案一体化等做法都能体现老教师倾囊相授,新教师虚心学习的特点,在砥砺学问中教师们的教法更加娴熟、教学思路更加清晰、灵活。此外,同一备课组内一人有事或生病,其他人踊跃代课的现象,是我们团结互助的又一个体现。
其三,团队意识体现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学校为了加强班科任间的团队意识,在奖励机制等方面将一个班的教师整体作为一个考核对象,进行捆绑式奖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各科老师之间关系融洽了,班级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良好的同事关系可以使工作的氛围更加友情化、人情化,使大家体会到唐山一中工作环境的温暖。
相信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学校创设的各种条件,唐山一中一定会在新时期迎来新发展。在以教师为本谋求科学发展这一战略下,所有教师把工作当成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而科研和创新已然是一种需要,上课已然是一种享受,这就让教师找到结合了自身志趣、理想和专业的职业。这样的学校将是高效而温情、有着丰富校园文化和良好传统的一片热土,将成为最有创造力的智慧渊薮,将成为每个师生人生里程碑中为之自豪的一站。而发展中的教师群体最终会促进学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系唐山市政协副主席、唐山一中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