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随机调查30名市民
23人赞成春节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
(记者 田菲菲)临近过年,除旧岁的烟花爆竹也即将响起来,可是经历了雾霾天后,“马年春节放不放炮”成为时下人们议论的焦点。记者日前展开调查,多数受访者表示,燃放烟花爆竹会令空气污染雪上加霜,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有的市民还想出了一些替代放炮的过年方式。
雾霾PK年味儿,咋选择?
面对两者,众多市民纷纷亮出各自的理由,但大多数人表示愿意“过一个绿色的春节”,在记者随机调查的30名市民中,表示应少放炮或者不放炮的有23人。
“过年放炮是老习俗,但近期空气质量确实让人担忧,烟花爆竹产生的污染会加重空气污染,到头来受伤的还是咱们自己。”高新区的张先生认为应该根据天气条件、空气质量而建议减少或者禁止燃放。戴着口罩上街的陈女士也表示,少放炮不但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同时也让噪声、火灾和爆炸事故远离身边。
不过,市民小赵说:“肯定还要放炮啊,除了环保我们还要快乐的气氛呢,再说过年也不是天天都放,就除夕和初五放得多……再说了,改善空气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在很多方面努力,而不仅仅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集中燃放加重空气污染
据环保人士介绍,烟花爆竹中含有火药、纸屑和用于密封的泥土等,集中燃放时会产生大量粉尘,粉尘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后产生一种白雾,并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造成人们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如果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烟尘悬浮物等污染物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蒸气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显然,过年期间如果雾霾天气持续出现且风力不大的话,短时间内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必然会加重当地的空气污染。
该人士还表示,改善空气质量绝非一时,除了对污染的强制管理,更重要的是人人自觉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的恶疾。
可在鞭炮上想想办法
“真怀念前几年禁放时的场景,安安静静、干干净净过年不是挺好吗?”昨天上午,福乐园社区的曹女士感慨地说。
采访中,不少市民和曹女士有同感,有的人还给记者晒了晒替代燃放烟花爆竹的过年方法。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过年全家人都去KTV唱歌,既热闹又潇洒。
市民董先生准备过年和家人朋友打牌,看电视,聊聊一年来的感受。还有很多市民准备在春节期间带家人去滑雪。
有些市民则另有妙招,“其实为了增加喜庆和年味,我们不一定非要点火放炮,最近电子鞭炮就很火,用科技手段达到同样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高先生说。根据淘宝网的统计,今年1月以来,搜索电子鞭炮的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65%,成交指数同比增加131%,的确这种“鞭炮”没有空气污染和安全隐患,价格也不贵,更适合孩子使用和玩耍,值得推荐。
采访中,大多数市民表示,愿意加入“绿色春节”的行列中来,从自身做起,减少污染,厉行节约。
烟花爆竹娱乐性减弱
社会学专家、唐山学院文法系主任杨继昭先生分析说,贴春联和放鞭炮是中国年的两大民俗元素,过年放炮除最初辟邪、驱鬼之外,更重要的是“好玩”,可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娱乐性与仪式性兼顾。不过随着过年形式的多样化及娱乐方式的多元化,过年放炮的娱乐性逐步减弱。
虽然燃放爆竹会带来污染与噪声,甚至引发火灾,但毕竟是延续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是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杨继昭坦言,过年放炮还会持续很久,一时间难以移风易俗,但值得称道的是中国人过年放炮日趋理性,近些年很多市民放炮减少了,“少放点,意思到了就行”逐步成为众多市民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