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八论学习贯彻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
专稿 (特约评论员高民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越是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越要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姜德果书记在市委九届五次全会上指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统筹做好民生工作。要针对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谋划好今年的实事工程,少一点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就业愿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措施。为此,要摸清底数、找准问题、明确方向,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突出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加大就业促进和就业服务力度。特别是建立转型升级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认真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出现的下岗人员再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形势稳定。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意见》,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实现到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利益分化,社会矛盾逐渐增多,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的不确定性风险不断加大,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这要求我们深化认识、扎实工作,加快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投入,重点完善城乡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殊群体保障等制度,抓好保障性住房和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稳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全市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要以更大决心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综合运用经济、技术、法律、行政等手段,盯紧钢铁、焦化、电力、水泥等重点行业,关停取缔严重污染企业和落后装备,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完成省达任务。坚持点面结合,继续推进市中心区重点污染企业搬迁工作,开展燃煤锅炉、干散料场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努力改善环境质量。要严守生态红线,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力促全市生态环境逐步得到好转。
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深入推进平安唐山建设。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要把人民群众对平安唐山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建设平安唐山,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深入推进平安唐山建设,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源头治理,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严格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和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信访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市委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要切实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强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社会管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作者系中共唐山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