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伏夜出”的印报工
专稿 (记者 回佳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别于一般人的作息,昼伏夜出,坚守自己平凡的岗位。报纸印刷工刘辉,就是这个群体中的普通一员。近日,记者来到了刘辉的工作现场,深入地了解这个群体。
晚8时,夜色静谧,唐山劳动日报社印刷厂轮转车间内却灯火通明。此时,两台印刷机开足了马力,机器阵阵轰鸣声不绝于耳。轮转车间副主任刘辉像往日一样,穿着工作服正在检查报纸印色。像往常一样,他和他的团队要在次日6点之前,将30多万份《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交付读者。
多年读报练就一双“快手火眼”
今年37岁的刘辉,已经在印报工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6年。他笑着告诉记者:“我们的规律是凌晨1点上班,早上7点下班。周三报纸印刷任务重,就要在晚上8点开始工作。”刘辉说,自己一般提前半个小时到岗,了解当天的印刷任务,调试机器,给工人们分配工作。
记者了解到,印刷一份报纸要经过取版、上版、传纸、检查水墨等多道程序。据说,面前摆放在地面上的一卷卷巨大的新闻纸,就是此次日报、晚报的全部用纸。
报纸印刷采用红、黄、蓝、黑四色套印,通过不同色彩的搭配、配比达到最佳色彩明亮、字迹清晰的正报,这个过程需要15分钟到半小时不等,完全取决于印刷者的技术和经验。由于墨色不匀,一开始印出来的报纸一般都是废报,这时,刘辉和他的同事们必须眼疾手快,迅速校色成功,此项工作,对于有着16年印刷经验的刘辉而言是不二人选。
想要当好印报工光有一双快手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对“火眼”,一颗责任心。刘辉每隔10多分钟就要到传送带边上抽张报纸看看,到总控台进行校色。他每天习惯性地阅读报纸,查看报头日期、页码、新闻标题是否有错误。一旦发现错误,马上停机,联系相关部门排除错误。
印刷维修样样精通
采访中,刘辉的同事告诉记者,他是一个认真负责,爱钻研的人,不论是最先进的塔式无轴滚筒胶印机,还是传统的有轴卧式胶印机都会维修。
刘辉却笑着说:“现在的印报工可不单单是体力劳动,还要了解印刷机的构造,知道怎样维修。”他说,自己最怕的就是凌晨3点、4点,报纸印到一半时,印刷机某个部件出现问题,因为这个时候找厂家的工人维修耽误时间,影响出报时效。为此,刘辉自学了很多机械方面的知识,闲暇时钻研每台印刷机的构造,研究图纸。印刷机一旦出现问题,他就会用最快的时间找出问题进行维修,以保证机器正常运转。他坦言,报纸印刷是和时间赛跑的活儿,精神压力很大。
平凡工作很知足
刘辉说,他21岁时怀着对印刷机的好奇心来到印刷厂工作,起初,对印刷机器的轰隆声很不习惯,“感觉就像火车从身边开过一样,震耳欲聋。和同事对话要扯着嗓子喊,由于印刷车间内噪音大、粉尘漂浮等恶劣的工作环境,身边的同事换了一拨又一拨,可刘辉却渐渐地喜欢上了印刷这份工作。他笑着对记者说:“工作时间长了,我也有了职业病,回家睡觉要戴着眼罩、耳机,这样才能睡得踏实。”长期的机器声,使刘辉练就了一副大嗓门儿。他说,印报工是一种很考验人的工作,但是,看到通过自己的工作让更多的人读到报纸就很开心了。“现在,印刷机就如我的朋友,我们只有不断提高报纸印刷质量,读者才会爱看。”刘辉的言语中,对自己的平凡付出流露了莫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