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3大气污染防治八大关键词
(记者 大辉 庄子)记者昨天从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获悉,为促进环境质量改善,2013年市委市政府把大气污染防治提升为一号工程、最大的民生工程,通过治理,空气质量污染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率(PM2.5浓度均值下降)达到7%,全面完成省达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
关键词:五个行业治理
制定《唐山市钢铁焦化水泥电力玻璃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深入推进钢铁、焦化、水泥、电力、玻璃五个行业128家企业大气污染治理,明确提出年底前完成659项治理项目建设。
关键词:“一企一证一卡”
启动实施“一企一证一卡”制度(“一证”就是排污企业必须获得环保部门核发的排污许可证,无证坚决不允许排污;“一卡”指IC卡,实行企业刷卡排污控制制度),实现企业排污定额化。工程全部完工后,可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总量分别为7万吨、6.1万吨和1.5万吨。
关键词:城区重点污染企业搬迁改造
2013年初,市政府在“两会”上明确提出对位于市中心区的西郊热电厂、国丰北区、贝氏钢铁和唐山建设集团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等直接影响市中心区空气质量的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力争2至3年内完成搬迁改造工作。目前,唐山建设集团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已于2013年7月5日断电停产,正在组织拆除;众业、兴业已关闭拆除;西郊电厂新厂区已于2013年4月开工建设,计划2014年10月投产,其他企业正在按照计划稳步推进。这些企业搬迁后,可削减二氧化硫2.3万吨、氮氧化物3万吨,分别占市中心区排放总量的71%和81%,城区环境质量将会得到极大改善。
关键词:污染企业集中治理
分三批对557家污染企业(首批199家、第二批109家、第三批249家)进行集中整治。目前,依法关停取缔507家、限期治理4家、停产治理46家,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
关键词:综合整治面源污染
实施燃煤锅炉整治,淘汰改造分散燃煤锅炉、茶炉336台。开展采石场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413家采石场提出先停产后治理的要求。开展独立轧钢、独立烧结竖炉环境综合整治,对排放不达标的36家独立轧钢企业、不符合整治条件的129家独立烧结竖炉企业实施了关停。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2013年淘汰黄标车4.6万辆,投放新型环保公交车500辆。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完成13家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治理,194座加油站、6座储油库和43辆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国IV标准汽油已全面供应。加强城市扬尘综合治理,完成153家工业企业散料堆场整治,市中心区在建建筑工地监控系统、渣土车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达到100%。
关键词:过剩产能化解
国家和省下达唐山的任务是压减炼钢4000万吨、炼铁2800万吨、燃煤量2560万吨。通过实施“四个一批”(淘汰落后关停一批、减量置换压减一批、市场化运作退出一批、整合重组搬迁改造提升一批),确保到2017年全面完成过剩产能压减工作。压减任务完成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将下降68.4%,烟粉尘排放总量降低74.2%。
关键词:科技治污
进一步扩大污染源在线监测范围,新安装在线监测设施157台(套),提高了在线监测覆盖面。启动市区范围内18家钢铁、焦化、电力企业除尘、脱硫、脱硝设施工况监控设施建设,有效监控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完成各县(市)区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建设,实现了各县(市)区空气质量状况实时公布。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关键词:市场倒逼
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促进企业开展环境治理。成立了全省首家排污权交易中心,率先开展排污权交易。制定“三项处罚”措施,对未按时限要求完成治理任务、存在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超规定限额排放和人为破坏、造假等行为的钢铁等五个行业企业实行差别电价、差别水价和排污特别处罚等“三项处罚”措施。实施产能置换交易,建立产能交易平台,对列入压减调控对象的企业和装备,允许进入市场进行产能交易。通过交易出售产能的企业退出市场,所得收益可用于安置职工、偿还债务;收购产能的企业利用收购的产能实施改造提升,实现装备大型化、产品高端化、产业集约化。